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8-27 11:22:5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抗戰老兵吳文次給來訪者講述當年戰火紛飛的抗日往事。潘定安 攝
聽說陽光報·陽光網記者來采訪,抗戰老兵吳文次的老伴取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給他戴上。潘定安 攝
抗戰老兵吳文次在“抗戰英雄”匾牌下莊嚴敬軍禮。潘定安 攝
陽光報·陽光網記者采訪結束后與吳文次夫婦合影留念。柳潔靜 攝
陽光訊(記者 潘定安 李孝華)他用一生的足跡,書寫了一段跨越時代的傳奇。在安康市漢濱區江北社區的尋常院落里,居住著一位98歲的老人,他就是抗戰老兵吳文次,原名吳開蕓,字文次。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溝壑,卻掩蓋不住那雙眼睛里沉淀的堅毅與從容。近日,陽光報·陽光網開展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特別策劃——重尋抗戰老兵笑臉行動”報道組探訪了這位從烽火歲月中走來的抗戰老兵。
崢嶸歲月:一位黃埔軍人的抗戰親歷
1925年10月,吳文次出生于湖南的一個普通家庭。年少時,他目睹了侵華日軍的暴行,山河破碎、百姓流離的景象在他心中埋下了愛國的種子。1944年,正值國家危難之際,19歲的吳文次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19期,成為一名肩負保家衛國使命的軍人。
同年,衡陽保衛戰(發生于1944年6月23日至8月8日,歷時47天,它被譽為中國抗戰史上“最慘烈”“最成功”的城市防御戰,也被稱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打響。這場戰役關系到抗戰全局,戰況異常慘烈。吳文次被編入除奸組,任務艱巨而危險,他們不僅要在戰場上與日軍周旋,還要清除混入我方的漢奸特務,保障部隊的情報安全和后方穩定。在槍林彈雨中,吳文次與戰友們并肩作戰,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過硬的軍事素養,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他曾在一次突襲行動中,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成功摧毀了漢奸的聯絡點,為部隊爭取了寶貴的作戰時間。戰場上的硝煙、戰友的犧牲,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量。
轉戰新崗:一位抗戰老兵的建設情懷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吳文次隨部隊轉入黃埔軍校成都校區繼續深造,成為第21期學員。
1949年,在歷史的關鍵節點,吳文次隨部隊起義,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他響應國家號召,隨部隊奔赴朝鮮戰場。然而,就在前往前線的途中,吳文次因長期征戰積勞成疾,不幸病倒,被迫住院治療。他雖然未能親身踏上朝鮮的土地與敵人廝殺,但心中保家衛國的熱血從未冷卻。
1951年,病愈后的吳文次轉業至安康縣委工作。從硝煙彌漫的戰場到和平建設的崗位,他迅速轉變角色,將軍人特有的嚴謹、堅韌與奉獻精神深植于地方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安康縣委,他兢兢業業,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需求,為地方的發展貢獻力量。1962年,他調至大竹園煤礦工作,在艱苦的煤礦一線,他不怕苦、不怕累,帶領工人攻堅克難,保障煤礦生產的安全與順利,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老兵的責任與擔當。
紀念章映照四世同堂 英雄榮光永不褪色
1979年,吳文次光榮退休,與配偶王道英(原安康縣棉織廠退休職工)一起在安康市漢濱區江北社區安享晚年。如今,家里常住人口有4人,小兒子吳春明和兒媳與他們共同生活,一家人相互扶持,其樂融融。
盡管歲月流逝,吳文次對過去的烽火歲月依然記憶猶新。每當提及衡陽保衛戰的點滴,他總會眼神發亮,那些與戰友并肩作戰的日子,是他一生最珍貴的記憶。2015年,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吳文次榮獲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當這枚承載著歷史榮光的紀念章掛在胸前時,老人激動不已,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功績的肯定,更是對所有為抗戰勝利付出心血的英雄們的褒獎。
如今,98歲高齡的吳文次在家中頤養天年,四世同堂、親情環繞。他的一生,既寫滿了抗戰的崢嶸,又鐫刻著建設的榮光。從少年投筆從戎、抵御外侮,到和平時期扎根基層、奉獻地方,他用一生的忠誠與堅守,詮釋了何為軍人的擔當,何為愛國者的赤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北海市| 香港 | 绥德县| 腾冲县| 潼关县| 密山市| 贵德县| 清远市| 蒲城县| 淮滨县| 通河县| 竹山县| 凤翔县| 诸城市| 连州市| 昌平区| 白城市| 融水| 奉节县| 沾化县| 东光县| 宜川县| 新郑市| 卢龙县| 浙江省| 安西县| 正镶白旗| 玛曲县| 库伦旗| 汽车| 石柱| 英德市| 义马市| 恭城| 祥云县| 呈贡县| 凤冈县| 宜阳县| 宣恩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