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8-18 21:44:2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 通訊員 劉燕)近日,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2024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西安市中心醫院科研工作喜獲豐收,共斬獲四項陜西省科技進步獎,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其中,兒科鄧慧玲副院長團隊項目榮獲二等獎,消化內科莊坤主任團隊、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董玉主任團隊以及神經內科劉志勤主任團隊的三項成果榮獲三等獎。這一佳績集中體現了該院在醫學前沿領域的深厚科研積淀、持續創新能力和突出的臨床轉化成效。
科技進步二等獎
重癥手足口病早診突破
搭建精準救治新平臺
兒科鄧慧玲副院長團隊獲獎項目“重癥手足口病早期診斷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建設與應用”,針對重癥手足口病早期診斷困難、誤診率高等難題,建立了全新的早期診斷技術研發平臺。團隊運用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技術,篩選出關鍵生物標志物,實現了對重癥傾向患兒的精準預判,顯著降低了誤診漏診率,為及時干預爭取寶貴時間。該技術已在省內多家醫院推廣應用,有效提升了救治水平,改善了患兒預后。同時,該項目還帶動了周邊地區醫療機構對手足口病診治技術的提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科技進步三等獎
聚焦胃癌早診早治
構建精準診療新體系
消化內科莊坤主任團隊獲獎項目“早期胃癌精準診療體系的建立與應用”,致力于破解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發展機制。團隊創新性地融合分子預警技術、精準內鏡篩查與微創治療手段,并結合中醫藥特色療法,成功構建了一套高效、規范的早期胃癌精準診療體系。該體系顯著提升了胃癌的早期檢出率和治療效果,為降低胃癌死亡率提供了有力支撐。項目成果對于全面提升消化系統疾病診療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胃癌的早期診斷及個體化精準治療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深耕肺癌耐藥機制
奠定精準治療新基石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董玉主任團隊的獲獎項目“精準醫學指導下的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標發現與藥物體系的構建”,在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從基因、蛋白層面深入解析,結合細胞及活體動物實驗層層驗證,不僅系統揭示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多項關鍵耐藥機制,更成功發掘出具有重要價值的疾病預后預測新靶點。這些原創性發現為臨床實現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診斷和高效靶向治療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項目成果已通過合作開發模式在多家醫院實現轉化應用,在顯著提升臨床診療水平的同時,產生了可觀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真正惠及廣大肺癌患者。
破解卒中診療難題構建個體化救治新模式
神經內科劉志勤主任團隊的獲獎項目“基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精準診療模式應用”,直面我國居民首要致殘和致死性疾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的精準診療挑戰。團隊聯合多家兄弟院校科研力量,歷經十余年攻關,聚焦AIS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的神經保護機制及診治策略,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項目創新性地探索并驗證了用于AIS精準診斷與治療的多項模型,顯著提升了臨床救治水平;成功構建了個體化的急性期再灌注診療模式,臨床應用后有效改善了患者預后。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西安市中心醫院、西電集團醫院等5家醫療機構推廣應用,證實其為AIS的精準化診療提供了可靠、高效的臨床路徑,在大幅降低急性期治療成本的同時,展現出極高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此次四項省科技進步獎的獲得,是該院長期堅持“科技興院”、推動醫教研協同發展的豐碩成果,充分彰顯了醫院在重點學科領域的強勁創新實力和服務健康事業中的責任擔當。獲獎項目均緊密圍繞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成果兼具理論創新性與實踐應用性,有效促進了診療水平的提升和醫療成本的優化,為“健康陜西”建設貢獻了堅實的科技力量。未來,醫院將以此為契機,繼續秉持創新發展的理念,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深化產學研融合,推動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為提升醫藥服務能力、守護群眾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新巴尔虎左旗| 松潘县| 察雅县| 来宾市| 禹城市| 乌兰察布市| 海林市| 晴隆县| 鲁甸县| 将乐县| 资溪县| 佛山市| 屏山县| 炎陵县| 郓城县| 宁武县| 遵义县| 湛江市| 星座| 淳安县| 台东县| 兴宁市| 汉源县| 盐亭县| 南和县| 佳木斯市| 怀化市| 济南市| 六安市| 香格里拉县| 临潭县| 合江县| 嘉祥县| 丽水市| 莒南县| 自贡市| 苏尼特左旗| 芷江| 河北省|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