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8-04 07:14:03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2023年12月23日,我于《散文之聲》微信公眾號上獲悉,孫亞玲女士所著的《枕著秦嶺入眠》榮獲第十屆“冰心散文獎”,欣喜之余,特撰文祝賀,并為陜西文壇涌現如此優秀作家深感自豪。
那時我和孫女士并未謀面。未料今年7月我們竟在一位老師剛出版的新書分享會上得以晤面。孫女士儀態端莊,明目皓齒,青絲如瀑,白皙面容在酒紅色中式短袖的映襯下有幾分少女的紅暈,有一種溫婉親切的恬靜之美。她將濃縮她心血的《枕著秦嶺入眠》贈予我,并給我親筆簽名:用讀書的感悟去生活。久仰大名,終于一睹麗人芳容佳作,甚是欽佩感激。
我懷著敬仰展卷研讀這本《枕著秦嶺入眠》。甫一開卷,就被中越邊境線內三十米處,背靠國界、面向祖國,無論何時何地皆將祖國裝在心中,畢生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身姿挺拔、心懷家國的父母所打動。這是我首次知曉作家雙親的故事,他們如同一束光,初見時就給予我鼓舞和指引,他們傳遞出的精神境界,令人由衷敬仰。
藍田自古人杰地靈。這里離西安市區約四五十公里,山川形勝,風物宜人。故鄉的風土人情,草木山河,世外桃源的仙境和熱情好客的峒峪人讓人流連忘返。作家用濃筆重墨描寫了垌峪村、垌峪河、垌峪谷,表達了作家對生她養她的那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切眷戀。《峒峪村》一文中描繪每到飯時,鄉民巷口樹蔭下圍坐用瓷碗、呼嚕嚕地吸溜著吃飯。吃完飯再抽一鍋旱煙,咳嗽一陣子才背著手回家。讀來恍然間覺得像是陳忠實筆下《白鹿原》里白鹿村生活圖景的再現。讀到《詩意的峒峪河》,這里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華秋實,夏雨冬雪。我曾在《初見沙湖》寫過在寧夏看到過的蒹葭,突然在這里邂逅。仿佛看到伊人在一如碧空、水天一色的峒峪河水岸極目遠眺,側目沉醉,此時秋風裹著思念,落葉藏著故事,河邊的粉黛,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悠揚的樂聲,讓人無限向往。既見《詩經》"蒹葭蒼蒼"之遺韻,又得山水田園之詩境,我更多看到的是一位柔弱的女子的雄渾筆力與大家氣象。
書中記述1982年作家父親于不足十平方米的租屋里,伏案創作“玉山風情”“峣柳風云”系列三部曲,父女倆一起創辦《作家搖籃》的往事。父親為散兵游勇的業余作者熱心提供平臺,對文學愛好者耐心鼓勵,提攜后進不遺余力,卻對自己孩子嚴苛有加。作家以父親為榜樣為動力,學習父親艱苦創作的精神,繼承父志,以堅韌筆力續寫文學篇章。父女倆為熱愛的文學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光和熱,終成兩代文人薪火相傳之美談。書博會上父女倆的作品同框展出,尤見家學淵源之深厚,文學成就之斐然。
品讀《枕著秦嶺入眠》,想到雖然我去了很多次太平峪,但這次順著作者的筆觸認真拜讀,仿佛又身臨其境,坐上纜車也顫也抖也恐懼,爬山累了也不想走也不想看也隨性。而看到爺孫倆的對話感悟人生“堅持”之真諦。人生是場馬拉松,堅持才能有所成就。人生也是場永不停歇的自我革命。唯有保持獨立人格,不隨波逐流,常以自省為鏡,敢于刀刃向內剖析自我,方能在成長路上不斷精進。
堅持別人難以堅持的執著,堅持歷經考驗的真理,堅持將想法化為行動。面對惰性的誘惑、困難的阻礙、外界的壓力,堅守自己內心的選擇,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勇氣。以恒心淬煉本心,以信念踐行正道。如此,方能撥開迷霧,抵達真理之境,實現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都說文人敏感,能感通天地之意,體察人情冷暖,深有同感。在讀《第一縷陽光》時,我被作者熾熱筆墨謳歌延安精神飽含深情的筆觸憾動,感受作者用涌動的滿腔熱血書寫心中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延安呀延安,您是中國的第一縷陽光。是您孕育了延安精神,孕育了萬萬中華兒女,一路蓬勃向上!赤子情懷躍然紙上。心同此愿,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青山依舊在》中作家經歷父親去世的生離死別:“多少次夢見父親站在遠方看著我,我急切地向著他一邊奔跑,一邊跌倒,一邊含淚再爬起……”我禁不住幾次哽咽,淚流滿面。作家失去至親從此陰陽兩隔的魂牽夢繞、肝腸寸斷和無能為力,令人泫然。幼時,父親的手掌是最安心的港灣,寬厚的背影永遠是風雨中的屏障。那時以為,這雙手會一直是前行的依靠,卻不知時光早已在無聲中偷換了歲月。成家立業后,每次回到父親身旁,只需幾句家常絮語,那些職場的疲憊、生活的委屈,都能在他沉默的傾聽與豁達的開導中悄然化解。而今,那座巍峨的山轟然倒下,世界驟然變得空曠而寂寥。縱使萬家燈火璀璨,卻再無人能讀懂眉間的憂愁;縱使周遭人聲鼎沸,卻再尋不見一個能敞開心扉的角落。生命從此成了斷了線的風箏,在茫茫天地間飄蕩,孤獨如潮水般漫過每個晨昏。父親帶走的,不僅是陪伴,更是那份獨有的理解與包容。我被世間這偉大的親情感動!父親于作家,是人間至愛,是良師益友,更是精神支柱。父愛如山,青山依舊在。父母之恩,沒齒難忘,親恩難報,唯將思念化作文思,等一場雪,念一個人。他留給作家熱愛勞動、熱愛讀書、熱愛寫作和“一生都為人民服務”的生活方式、創作藝術和人生宗旨。誠為立身之本,將被永久傳承,父親給予作家的精神財富和指引的文學之路永遠熠熠生輝。
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秦嶺者,陜西人文之根脈。作者懷著對秦嶺深深的眷戀,用腳步丈量山川,用心感受一草一木,用滿腔熱血深情書寫。我們都是秦嶺的兒女,走進秦嶺,就是走進大山的懷抱,就是回到了精神家園。
我在這散文集中看到余秋雨老師的箴言,看到陳忠實先生對作者的教誨,看到方英文、吳克敬等諸位老師的身影,跟著作者的筆觸去過初玄先生在鳳翔溝的山舍,循著閆群老師的芳蹤,那朱雀的海、白鹿倉的景和情……都定格在永久的記憶中。《枕著秦嶺入眠》成了我的案頭書,我將用書中的感悟指導生活,常讀常新。
文以載道,又能言志。釋“道”是為人生世相道理,而言“志”是為心之所向。本書既見作家駕馭文字之功,更顯其家國情懷之深,敘事章法嚴謹,文章意境的高遠澄明和文化底蘊的深厚一脈相承,融自然哲思與人文關懷于一體,誠為當代散文創作之典范。愿讀者皆能于此書中,得山水之真趣,悟人生之至理。
潘亞文,筆名潘雅文,作品《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發表于《河南日報》,《重回母校》《初見沙湖》《尋覓春天》《小院遐思》發表于《西安日報》,《文中見故友》發表于散文之聲,《夏天的滋味》《說話》《人生的出口》發表于《文化藝術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全椒县| 启东市| 临沧市| 连州市| 昌江| 都昌县| 丹阳市| 广元市| 叙永县| 平顶山市| 龙陵县| 香河县| 江达县| 临猗县| 水富县| 抚松县| 蚌埠市| 饶阳县| 敖汉旗| 洞口县| 屏边| 库伦旗| 太谷县| 右玉县| 新宁县| 衡山县| 宝坻区| 东阳市| 卢氏县| 新余市| 安平县| 什邡市| 平泉县| 赞皇县| 上栗县| 武鸣县| 文化| 望谟县| 永定县| 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