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5-27 09:42:48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董軍 記者 鄭亞雷) 5月26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起的“可活動人工頸椎臨床研究”多中心項目正式啟動。這一研究由我國著名脊柱外科專家賀西京教授牽頭,依托醫院強大的骨科技術平臺和跨學科科研能力,致力于推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人工頸椎產品走向臨床實踐,為廣大頸椎疾病患者提供一種功能保留、風險降低的全新治療選擇。本次研究的正式啟動,標志著我國在人工頸椎研發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重要跨越,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科學價值與社會影響。
頸椎病是高發于中老年群體的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頸椎病的就診率逐年升高,嚴重者常需行手術治療。傳統治療方式如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如ACDF、ACCF)雖可有效緩解神經壓迫,但存在術后頸椎活動度喪失與鄰近節段退變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遠期生活質量。
為解決這一長期困擾臨床的難題,賀西京教授團隊潛心研究,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壁壘,創新研發出第四代可活動人工頸椎假體。該假體利用3D打印技術實現高精度制造,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力學穩定性與長期安全性,其設計理念在保留頸椎生理活動度的同時,有效減輕了假體剪切力與異位骨化風險,為實現術后功能保留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團隊已順利完成了系統的力學實驗、動物實驗,并成功實施全球首例植入手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影像隨訪提示假體穩定、位置良好、頸椎活動度得到有效保留,為本次臨床研究的全面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啟動儀式時,西安交大二附院郭卉副院長在致辭中表示,骨科是我院最具優勢和發展潛力的重點學科之一,在醫療、科研、教學、轉化等方面持續取得突破。此次“可活動人工頸椎臨床研究”的啟動,標志著醫院在高端醫療器械原始創新和臨床轉化應用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郭卉稱:“這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科研項目,不僅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更代表了醫院‘以患者為中心、以創新為驅動’的發展理念。”她強調,醫院將從管理層面統籌推進研究各項工作,加強資源調配、過程監管與質量控制,為項目順利開展提供堅強保障。她呼吁全體醫護人員和科研骨干齊心協力,以此項目為契機推動骨科多中心研究體系建設,為全國骨科領域注入“陜西力量”。
項目負責人、著名脊柱外科專家賀西京教授在會上介紹了項目的發展歷程與技術亮點。他表示,本項目是目前國際上少有聚焦“可活動頸椎”功能保留理念的研究之一,不僅設計難度大,實施過程復雜,更需要極高的手術精度與術后隨訪系統配套支持。“我們所研發的可活動人工頸椎,是一項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成果,在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了生物力學特點,具備穩定、活動、安全、可控等四大核心特性。”賀教授介紹道,“在預實驗過程中,我們未發現假體移位或異位骨化,內植物剪切力顯著減小,這使我們對其長期穩定性充滿信心。”他還特別強調,此次研究不僅服務于臨床需求,更體現了原創科技成果的國家使命。“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研究項目,更是我們團隊、我們醫院、甚至我們國家在骨科器械自主創新道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在項目實施方案方面,該院骨科中心主任李浩鵬教授介紹道,該項目從設計源頭便以臨床適應性與轉化可行性為導向,圍繞頸椎結構與運動力學展開嚴密分析,制定了系統的研究方案、術中標準操作流程(SOP)和術后康復路徑。該研究已納入醫院骨科多中心研究體系,將在多個病區聯合開展,確保研究數據的科學性與代表性。
脊柱與骨腫瘤病區主任王棟教授則指出,目前該項目所使用的人工頸椎已迭代至第四代產品,在結構優化、材料改良、活動力調控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并已啟動IIT研究以解決知識產權轉化關鍵環節。他呼吁相關科室在術中影像采集、術后評估、病例積累、材料留存等方面做到規范統一,確保后續能夠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并向國際推廣該創新技術。
創傷與手外病區主任張純教授在發言中表示,項目已在科室內開展專題宣講,全員高度重視,愿在實際操作與隨訪執行中全力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推動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隨著研究項目的啟動,面向社會患者的臨床招募工作同步展開。研究團隊公布了詳細的入選標準與保障機制:
【招募標準】
年齡在18至65歲之間;診斷明確:如頸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后縱韌帶骨化、頸椎退變、腫瘤等需手術治療的頸椎疾病;癥狀持續3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無效;影像學檢查符合人工頸椎植入標準;無嚴重骨質疏松、感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晚期等手術禁忌;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與福利】
全程免費診療服務,由頂尖脊柱專家團隊負責;免費提供可活動人工頸椎假體材料;免費獲得價值10萬元的醫療保險保障;提供術后個體化康復指導及長期隨訪管理;獲取詳盡的健康監測報告與功能評估反饋。
【研究流程】
電話報名,初篩評估;完成影像學與術前評估,正式納入研究;實施前路減壓并植入人工頸椎;術后定期隨訪(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2年)。
【研究周期與地點】
招募時間:2025年5月1日至8月31日;研究地點: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中心“可活動人工頸椎”項目的啟動不僅代表著一項原創醫療器械技術的臨床轉化,更是中國骨科領域在功能保留型治療方向上的關鍵突破。它不僅有望填補國際空白,更為患者提供了更具人文關懷、質量提升的治療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昭觉县| 德化县| 黑水县| 庆云县| 根河市| 菏泽市| 伊金霍洛旗| 商南县| 裕民县| 攀枝花市| 磐安县| 邹城市| 叶城县| 特克斯县| 涿鹿县| 广饶县| 昔阳县| 卫辉市| 牙克石市| 延安市| 弥勒县| 深水埗区| 行唐县| 仁化县| 灵武市| 特克斯县| 庆安县| 太谷县| 潞城市| 房产| 高雄县| 当涂县| 鄯善县| 宜川县| 潮安县| 吕梁市| 凌源市| 台湾省| 望城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