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3-10 19:42:41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記者 張華)“孩子現在可以自己慢慢行走了,謝謝張主任,謝謝醫生……”日前,在西安紅會醫院南院區神經外科病房,來自陜西鎮安縣患者小馬(化名)的母親眼含熱淚,不住地向醫護人員表達著感謝之情,此時,小馬開心地向醫生展示自己可以彎曲的雙腿,并在助行器的輔助下緩慢獨立行走?!霸诔H丝磥砜此坪唵蔚男凶邉幼?,對小馬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突破”,飽受多年疾病折磨的她已有2年不能行走了。
3月10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南院區神經外科張治國團隊發布全球首例神經調控(脊髓電刺激)治療嚴重神經源性潰瘍合并雙下肢肌張力障礙成果,這項創新技術,不僅讓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重獲新生,更為此類疾病的治療開拓了新的治療路徑。
八年頑疾終破解,微創電極塑新生
患者小馬(化名)今年30歲,半歲時臀部嚴重燒傷影響行走,8年前出現雙下肢僵硬以及無規律反復發作的潰瘍,導致活動受限并呈進行性加重。近2年來,雙下肢肌張力顯著增高(肌張力障礙4級,僵直不能活動),小腿及踝部皮膚持續破潰、流膿,雙踝攣縮內翻畸形,導致活動嚴重受限、不能行走,輾轉多家醫院均療效甚微,甚至有醫生給出截肢建議。
術前情況
經多方打聽,小馬的家人慕名找到西安市紅會醫院南院區神經外科張治國主任醫師,尋求進一步治療。經完善檢查,以“雙下肢肌張力障礙、神經損傷、臀部燒傷后遺癥、雙下肢多處潰瘍”收住入院。張治國主任團隊對患者病情充分評估,認為傳統的有創治療方法,如神經切斷、反復清創、甚至截肢等,存在治療過程長、患者損傷大、治療效果不確切、花費巨大甚至日后生活質量低下等缺點。經與家屬充分溝通,治療團隊決定創新性地采用神經調控技術,通過將微型電極置入脊髓外特定節段,實現神經的精準調控,使肢體功能和血管血運得到改善。
在一期局麻下臨時電極置入后,經由反復調整刺激模式和參數,術后第四天,小馬的雙下肢肌張力顯著下降,潰瘍也出現了明顯愈合,家屬欣喜地看到了神經調控的神奇效果,選擇了二期植入永久電極。目前,小馬的雙下肢肌力已接近正常水平,且潰瘍基本愈合,原來發黑發紫的肢體也逐步恢復了正常的顏色。
2年了,小馬終于可以借助助行器獨立行走,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家人也笑著說:“看來不用截肢了,謝謝張主任團隊救了孩子”。
硬核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逆襲
據張治國主任介紹,脊髓電刺激是一種通過植入微電極至患者的脊椎椎管內,利用刺激器發出電脈沖信號,對脊髓背柱、脊神經根、背根神經節或周圍神經進行刺激,而調節神經功能的治療方法。這種微創、可逆的治療方式以其確切的療效、安全性高、持續性強等特點,在神經調控外科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張治國主任醫師團隊應用此項技術在治療頑固性疼痛、脊髓損傷和腦出血后遺癥、糖尿病足、昏迷促醒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其微創、安全、可逆的特點,贏得了患者的廣泛認可。
在治理過程中,電脈沖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等參數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也十分考驗團隊的醫療水平和經驗。本例患者的顯著療效背后,是張治國團隊的經驗凝集和技術展現,更是新技術創新、勇攀高峰的體現。經科技查新,本病例是神經調控技術治療神經源性潰瘍合并雙下肢肌張力障礙的全球首例,這標志著紅會醫院神經外科張治國團隊為此類疾病開辟了新的技術路線,為神經源性潰瘍合并雙下肢肌張力障礙的患者帶來了福音,避免了患者反復清創、甚至截肢的后果。
立足患者健康,勇爭行業潮頭
記者了解到,西安市紅會醫院南院區神經外科作為紅會醫院“大綜合,強骨科”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引進了原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醫療護理團隊,每位醫護人員都有著過硬的專業素養??剖覅R聚經驗豐富、醫術仁心的專家,在神經外科多個領域中都有深厚造詣,先進的醫療技術和人性化的護理保障,讓這里成為眾多患者信賴的健康港灣。此次全球首例病例的成功治療,再次彰顯了南院區神經外科在復雜神經疾病治療領域的強大實力。
張治國主任醫師表示,團隊已經從傳統的神經損傷救治、神經腫瘤切除等治療技術,向緊跟前沿的神經調控領域延伸,學科定位錨定高水準。神經外科將以此次全球首例創新性技術為契機,立足百姓健康,傳承紅色基因,書寫紅會醫院發展的輝煌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祁门县| 察隅县| 米脂县| 昌宁县| 河西区| 元朗区| 永兴县| 河北省| 宁波市| 四子王旗| 仲巴县| 怀柔区| 巴彦淖尔市| 周至县| 宜州市| 东莞市| 和硕县| 丹凤县| 富源县| 安阳县| 五峰| 荥阳市| 邯郸市| 井冈山市| 南乐县| 乡城县| 海宁市| 达州市| 红河县| 罗源县| 乡宁县| 镇康县| 孟津县| 锡林浩特市| 承德县| 潞西市| 永泰县| 石渠县| 大竹县|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