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1-17 19:03:47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記者 郭璟霖)1月16日,在陜西省文物局領導及省內部分文博兄弟單位代表、考古文博專家以及媒體朋友的共同見證下,由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策劃舉辦的《從白鹿原到咸陽原——考古視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記》特展正式對公眾開放。
展覽開幕式由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副院長李明主持。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院長李舉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趙西晨先后致辭。陜西省文物局二級巡視員段紅升宣布展覽開幕。
李舉綱院長強調,漢陽陵堅持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挖掘遺址文化內涵,打造高質量原創考古系列臨展。同時,加強省內交流合作,橫向資源整合,提升展覽策劃水平,實現展覽質量與數量的雙重目標。孫偉剛副院長指出陜西是文物大省、考古強省,西漢帝陵考古取得了重要的發掘研究成果,文化遺存豐富,遺址等級高,文物數量多、種類豐富。陜西省考古院擁有豐富的文物資源,愿意擔當加強文物資源交流互鑒、促進陜西原創考古成果創新轉化普及的責任。
霸陵系列考古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先后榮獲“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陜西省六大考古發現”“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等多項殊榮。霸陵與陽陵及其豐富的文化遺存,成為我們洞悉往昔、認知歷史、借鑒經驗的寶貴文化遺產,更是溯源漢民族、認識漢王朝、了解漢文化的重要物化載體。
為社會公眾提供一場治世探秘的文化之旅,彰顯現代國家治理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特策劃舉辦本展。展覽由循跡帝陵、 探源文景、掠影治世三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循跡帝陵,從考古勘探發掘成果入手,以漢文帝霸陵與漢景帝陽陵陵園形制為例,分析西漢帝陵發展演變脈絡,闡釋帝陵陵園形制布局所蘊含的政治文化內涵,揭示作為古代國家重點工程的帝陵與現實政治格局的關系。
第二單元探源文景,以“守成與變革”“固本與強軍”“仁政與德治”三個視角,呈現文景時期所采取的一系列富國強基的具體措施,溯源“文景之治”治世典范的歷史成因。
第三單元掠影治世,擷取霸陵考古出土陶器、金銀器以及樂器等典型器物,以“土火涅槃 微笑最美”“吉金鑄史 其光永存”“琴瑟在御 歲月靜好”三節分類展示,挖掘參展文物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解讀其背后的歷史故事,讓文物會說話、活起來。
展品主要選自霸陵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文物共計88件(組),配套擇優遴選漢陽陵精品文物40件以及文物標本35件。展品選擇與布局上,關注參展文物與主題的契合性,詮釋展品內在關聯性,團組化或個性化設計展品展示。全面展現文景父子兩代明君共同締造的治世圖景,揭示治世背景下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的輝煌成就。
配合展覽開幕,還舉辦了專家主題分析以及文創產品首發式。特邀西漢帝陵考古權威專家焦南峰先生以及策展人(特邀)曹龍研究員,對西漢帝陵考古成果及展覽進行點評和詮釋,講述了霸陵與陽陵考古的歷史淵源與重要研究成果,分享了策展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故事。系列文創品類豐富且兼具實用功能,涵蓋文具、飾品、生活用具等多個品類,將“文景之治”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現代創新設計完美交融,新穎的形式不僅承載著歷史記憶,還為生活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更是歷史與現實的奇妙碰撞。
配合展覽開幕,還舉辦了《神奇動物從哪兒來》教育活動。通過知識小課堂向小朋友們介紹考古人員在霸陵與南陵發掘的動物從葬坑,并詳細拓展了坑中奇珍異獸的相關知識。課程結束后,孩子們填寫課后學習單“萌新闖關冊”,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拓寬思維。同時,體驗妙趣橫生的美育互動“泡泡泥動物創意工坊”“動物繪夢工坊”,在動手實踐中豐富學習體驗。
為方便游客出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將于1月18日開通節假日、雙休日公交擺渡車,屆時游客可在漢陽陵與西安市行政中心地鐵口之間便捷往返,詳情請關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微信公眾號。
未來,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將以此展為新起點,在漢代考古成果展示與文化傳播領域持續深耕,通過不斷創新展覽形式、拓展文創研發思路、深化公眾服務內涵、豐富社教活動形式,推動漢陽陵文博事業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寿阳县| 讷河市| 北辰区| 乾安县| 长顺县| 延津县| 南江县| 方山县| 伊金霍洛旗| 建德市| 武穴市| 宁德市| 上饶县| 东丰县| 延吉市| 秦安县| 天柱县| 镇赉县| 大渡口区| 合江县| 临猗县| 双柏县| 乌拉特后旗| 舞钢市| 本溪市| 淮滨县| 娄底市| 加查县| 大城县| 尼勒克县| 鞍山市| 扶绥县| 萨迦县| 芜湖市| 东辽县| 中牟县| 安新县| 普洱| 依安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