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孕妇,国模娜娜一区二区三区,肉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91高潮流白浆在线麻豆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新聞熱線:029-86253335

在生命的終點,讓大愛閃光——追記熱心公益事業的媒體人楊小梅

2024-12-09 13:03:5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陽光訊(記者 季風)當自己身患晚期癌癥的消息傳來,她選擇了繼續在公益之路上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52歲就離開了人間,但在她去世一年后,她的故事仍然在公益圈中感動著許多人。近日,記者通過多方走訪,還原了記者楊小梅生命末端依然不減的大愛之光。

楊小梅生活照

“豫陜大使”住進病房

2018年4月4日的下午,在《陜西農村報》工作的武德平等人,從西安趕到了鄭州大學一附院,在胸外科病房,他見到剛做完手術的楊小梅。她倚靠在病床上,時不時咳嗽,并咳出帶血的痰塊,整個人看起來很虛弱、痛苦的樣子。

當楊小梅看到同事、朋友們前來時,顯得異常興奮。大家看到她憔悴的樣子,立即紅了眼圈。她極力勸慰同事和朋友,笑著說:“沒事兒,肺部手術,就是有點疼,一咳嗽,好像肋骨要斷了似的。其實人生就這么回事,生死離別是遲早的事。我本來不打算治療,可家人都勸我,才同意做這場第二次手術,但愿以后就沒事兒了。”

楊小梅曾是河南日報傳媒集團旗下子報《今日消費》家居欄目主持人。2012年,她回到故鄉,進入陜西日報社旗下的《陜西農村報》工作,在該報區縣新聞部當記者。她成熟穩重,工作勤奮,很快贏得同事們的信任。同事武德平曾見證并參與了楊小梅組織的很多公益活動。

楊小梅在2015年開始投入公益事業,一直到被診斷為直腸癌晚期后,仍然和她的朋友們堅持做著公益事業。那些年,她組織參與過20多次大型公益活動。她曾經和愛心企業家、社會愛心人士一起去西安兒童福利院、三原東周兒童村看望兒童;她曾經和其他愛心人士籌集了幾千件新衣服,分期分批分區域贈送給了三原縣嵯峨鎮幾個學校的孩子;她曾經和陜西英才雜志社聯手舉辦“英才公益·告別酗酒共建美好家園特別行動”的公益活動;她曾經和西安的哥精英團、殘疾人汽車協會等一起舉辦公益活動。那時,她經常往來于西安至鄭州,交流傳播兩地文化,被同事們親切地稱譽為“豫陜大使”。

楊小梅(右二)做慈善活動

幫別人看病 查出自己患癌癥

武德平是楊小梅當年的部門領導,他日前見到記者,強壓著悲痛說:“楊小梅已經離開我們了,但她的精神永存。”

他告訴記者,楊小梅生于1971年5月20日,家鄉是陜西省三原縣。其父親是較有名望的文化人,生前在西北大學、鄭州大學任教,參與過電影《西安事變》劇本創作。其母親曾經是大學教師,為了和父親團聚,她母親帶著她和她的哥哥,隨著父親的單位變遷而遷徙。

2015年,楊小梅在自己的朋友圈建立了三秦公益群,聯絡各方社會力量做公益事業。她在2017年確診為直腸癌晚期,是在幫助一位需要救助者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救助者是一名乳腺癌患者,當時非常絕望,聯系到楊小梅,讓她陪同著在西安交大二附院找一位著名的專家。在給那位患者檢查時,她順便也說了自己身體有些“反常”,似乎得了痔瘡,一直便血,最近出血很嚴重。專家頓時生疑,讓她檢查身體。不料,經過仔細檢查,確診她患了直腸癌晚期。第一次手術后,身體似乎恢復不錯,她又回到西安繼續以前未完成的公益事業。

楊小梅的母親說,楊梅(楊小梅)心地善良,從小就愛幫助人。她患先天性心臟病,自己曾經帶她到北京做過心臟手術。在她善良的生性里,幫助他人是她最大的快樂。

20241209125918366-42-0f59c.png

楊小梅(左)和母親在一起

建立病友群 成為癌癥患者的精神支柱

“做公益是我從2000年在河南當記者就開始做了,我覺得做公益獻愛心,是一件長久的事業、一份傳播大愛的事業,我希望要做長久性關注孩子成長的公益。”這是楊小梅生前在病中接受《陽光報》記者采訪時說的話。

她在2015年的朋友圈日志中記錄:“我說公益,作為一個媒體人,在工作與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弱勢群體,總有些事和人,觸動一個女人柔軟的心,尤其是孩子。在從業十多年以來,我也總是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和影響一些有愛心的人士與我一起做公益……”

當時有一個在延安的朋友建議楊小梅在西安建立一個公益群。她仔細思量之后,并以自己的微信名建了微信群。從開始的幾十人發展壯大到一百多人。在此期間,她們參與了“西安的哥精英團‘六一’藍天愛心行”活動,看望了三原縣陵前鎮的一個叫陽陽(化名)的孤苦孩子,于是她把群名改為“三秦公益群”。她希望朋友們通過平臺相互認識、相互學習,在三秦大地上傳播正能量,傳遞愛心。

2017年2月,楊小梅被兩所權威醫院都確診為直腸癌晚期。這猶如晴天霹靂,一下子擊碎了她“把公益進行到底”的夢想。本來她還在聯絡愛心人士幫助那位乳腺癌患者,卻未料自己也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她在背地里大哭一場,冷靜下來,并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厄運打擊垮掉,選擇了勇敢地直面人生,抹掉了臉上的淚水,希望借助現代醫學科技與病魔作斗爭。

她給單位請假,回到鄭州看望自己的父母、兒女后,然后選擇了醫療條件不錯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治療。為了減少家人、朋友們的擔心,她并沒有給家人和朋友說自己患的是直腸癌晚期。手術之后,還有漫長的放療、化療等,都使她需要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父母當時80多歲,不能在醫院陪她。她請了老家的親戚幫忙照顧自己。第一次治療費、手術費花了30多萬元,她賣掉了唯一的房子來交昂貴的治療費和藥費。

但楊小梅在住院的時候,還忘不了做公益。她在病房里繼續幫助別人,為了幫助在一起的病友們,她主動建了個癌病患者病友微信群,為大家提供交流平臺,方便了醫生與患者、患者與患者之間交流。這個群讓她也成了病友們的精神支柱。

治病期間,她精神上很樂觀,認真對待。在她被病痛折磨得難以忍受時,也不讓年邁的雙親知道她的痛苦。她關緊房門,一個人忍受那份痛苦。第一次治療很順利,癌細胞得到控制,病灶逐漸縮小、慢慢消失。楊小梅也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在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那年冬天,她還和母親一起回到陜西,打算在老家過年。報社領導見到久別的她,都非常高興,得知她手術后恢復不錯,也期盼著她早日康復。由于她不多麻煩別人,當時很多同事還不知道楊小梅請假消失是為了回鄭州治病。


20241209125917356-48-02434.png

楊小梅(左)和她資助的小女孩

與病魔賽跑 帶留守兒童前去探監

2017年過完年,她還再去了一趟三原縣的陵前鎮,看望她曾經幫助過的少年陽陽。

她和陽陽的故事是在2014年夏天,楊小梅和同事在三原縣陵前鎮采訪,了解到了當時鎮上有108名留守兒童,特別是幾個特殊家庭的孩子,她就開始考慮怎么幫助這些孩子。讓當地鎮領導引路,楊小梅和大家一起來到了油坊村,見到當時10歲的陽陽。

孩子閃動著一雙特別憂郁的大眼睛,驚恐地看著一群陌生的大人。據知情人介紹,陽陽在7個月大的時候,其父親因犯罪被判刑入獄,母親離家出走,從此缺少家庭關愛的小陽陽不得不和孤苦的爺爺在一起生活,祖孫倆過著非常清苦的日子。陽陽的爺爺受不了陽陽爸爸不爭氣犯罪的打擊,當即中風。陽陽的爺爺神情異常憂郁,花白凌亂的胡喳,額上眉頭緊皺。他拖著一條病腿走路,讓人異常心酸,想盡主人之份招待客人,但貧窮的家里連干凈的杯子也找不到。

那次回西安后,楊小梅便開始四處奔波,張羅幫助這個孩子。本地書法家李克利聽了她的講述后,為這些留守孩子義寫作品。在楊小梅的精心策劃下,那次拍賣籌得了20萬元,全部用來幫助陽陽和三原縣的那些留守兒童。

此次,楊小梅要完成自己一個愿望,帶陽陽去100公里外的華山監獄探望他服刑的父親。這是楊小梅平生第一次探監。2017年初春,西安城市天氣還很清冷,楊小梅凌晨6時就起床,一個人出門先坐公交,后轉地鐵,在地鐵站坐拼車,到幾十公里外的三原縣。幾番輾轉,她終于到達三原縣陵前鎮。在陽陽的爺爺家接上小陽陽,前往華山監獄。

中午時分,楊小梅帶著小陽陽到達了華山監獄。當陽陽的爸爸看到很久未見面的兒子時,頓時淚流滿面。那一刻,楊小梅的淚水也止不住奪眶而出。這淚水里既有為了這孩子,也似乎為了她自己。

臨走時,楊小梅對陽陽的父親說:“你要好好接受改造。我現在的身體也不太好,但你家陽陽的事我絕對不會不管,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會把陽陽當成自己的孩子,把他送進大學的校園。”聽了這句話,在場的人都被感動了。

20241209125921166-11-d6c77.png

楊小梅和她資助的小男孩

為了孤苦的孩子 她“托孤”于友人

在華語樂壇歌手陳漢的心里,他的梅姐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卻一直以認真的善舉幫助他人,在社會上播灑自己的微光,照亮別人,給予溫暖。他說,在現在這個社會,人們上當受騙太多,大多數人的內心已經麻木到不能輕易被別人編織的精彩故事所感動,但遇到楊小梅講述所做的具體事實,他還是忍不住唏噓,內心堡壘一下崩塌,希望加入她的公益隊伍里。

也是那次,身懷癌癥的楊小梅讓陳漢答應她一件事,幫助她把這個公益堅持到底。陽陽已經14歲,再有幾年就滿18歲,她讓陳漢一定要把這個孩子照顧好,幫助到孩子長大成人,將來能自食其力。陳漢當時還不知道楊小梅是癌癥晚期的患者,面對類似“托孤”的交代,陳漢難以平復沉重的心情,撥動琴弦,決心為美麗的梅姐寫一首歌。他寫了《姐姐》這首歌,并把那首《姐姐》的歌曲唱給在病榻上的楊小梅聽。

她的周圍 是大愛的傳遞

2018年2月份,楊小梅回鄭州后,在鄭州大學一附院復查,發現病灶轉移到肺上,她于4月2日在該醫院做了切除手術,后期的靶向治療和放化療等,費用至少還需要30多萬元。以前賣房的錢所剩不多,新的治療費用對于平時不積攢錢財的她來說,再難以維持了。

武德平等同事好友去看望時,才知道她在治療費用上瀕臨困境。此后,楊小梅身患癌癥晚期并急缺治療費用的消息,才被傳了出來。歌手陳漢專門建立了募捐的微信群,一周時間籌集了5萬多元,并于手術當天將捐款轉給她。愛心人士徐蕾也在“水滴籌”平臺組織人發起籌款,短短一周籌了近10萬元。三原縣政府基于她為宣傳三原工作突出貢獻,讓社會各界組織捐款并送去慰問。她所在單位《陜西農村報》也向社會發出了倡議,號召各界人士積極募捐。知道她的故事的人,紛紛解囊相助,要幫她一起渡過劫難。

大家帶著以愛匯聚的善款看望她時,楊小梅一臉羞赧,就像不小心做了錯事的孩子,說:謝謝大家,是她麻煩了大家。

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祝福

在三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郝瑩的印象中,她的梅姐姐是一個非常堅強、熱心的人。楊小梅在2015年6月10日的朋友圈里,記錄了她們一起做公益的事情:“望著赫赫(郝瑩)的背影,有些感動。優雅的她踩著高跟鞋,一趟趟地搬東西,我自嘲地對她說:‘咱們何苦來著,坐著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多好,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據郝瑩記憶,當時楊小梅還開心地說:“靜能喝咖啡,動能扛衣包,動靜皆宜,才是全能新女性。”郝瑩說:“也正是梅姐,當美麗的顏值再遇到美麗的心靈,真是所向披靡!”

此后幾年,楊小梅一直堅持與病魔進行抵抗。

2023年5月20日,也是她的第52個生日,第二日是小滿節氣。她在日志里記錄,并對這個世界說:我愛我,也愛你們,愿我的每一位親人朋友都身體健康,平安喜樂,感恩所有遇見。晚安!

2023年11月8日,她還收到了朋友們的祝福,祝她第24個記者節快樂!她說:“我已經離開這個行業漸行漸遠了。”朋友說:“做記者就像當兵,永遠是戰士,都會過‘八一’節。所以11月8日,的確值得紀念。”

楊小梅臨終前,依然面帶笑容,坦然對待這個世界。日志定格在2023年11月13日,她記述了那天的天氣:“冬日無力的太陽照耀大地,兒子送的鮮花雖然凋謝,但舍不得丟,就這樣讓一直開著。果然,最后的那個花骨朵也開放了。那是幸福的源泉。”

“祝福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也祝福關心關愛我的親朋好友們幸福安康,快樂久久!”這是她人生最后的留言,也是她給這個世界最后的祝福。

(感謝武德平先生及楊小梅生前好友、親屬配合采訪。圖片為三原融媒體中心郝瑩提供,另一部分為楊小梅朋友圈資料圖。)

責任編輯:唐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开江县| 长兴县| 凉城县| 永泰县| 永福县| 台南市| 棋牌| 内丘县| 怀仁县| 隆尧县| 措勤县| 阿巴嘎旗| 峨眉山市| 车致| 青州市| 青海省| 容城县| 辉南县| 廊坊市| 哈巴河县| 锡林浩特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阿荣旗| 池州市| 郴州市| 上栗县| 长岛县| 阿拉善右旗| 新乡县| 奉化市| 栾川县| 晋中市| 临澧县| 定结县| 乐亭县| 科技| 巧家县| 莱阳市| 龙游县|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