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4-10-13 11:43:2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記者 王怡平)10月12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郭紹敏,陜西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李海榮,陜西省民政廳養老處副處長崔巖,陜西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彭地軍出席,介紹我省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處長李惠主持。
據郭紹敏介紹,自2021年商務部啟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工作以來,我省始終把試點工作作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規模不斷擴大,10個典型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截至今年8月,我省先后有西安、渭南、寶雞、銅川、漢中、延安、咸陽7個城市成功入選國家級試點城市,榆林、安康、商洛、楊凌、韓城5個城市成為省級試點城市,國家級和省級試點城市規模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并于2023年底提前完成商務部要求2025年地級區劃城市試點工作全覆蓋的目標任務。截至今年8月,我省先后建成便民生活圈138個,覆蓋社區421個,服務居民超過870萬人。
10個典型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
2023年,省財政廳新增專項資金5000萬元用于便民生活圈試點工作,為我省各試點城市試點工作高質量推進,提供了政策資金保障。按照《商務部等12部門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商務部辦公廳等11部門關于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的通知》要求,省商務廳在廣泛征求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等9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于2023年正式印發《陜西省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評估辦法(試行)》,對規范我省便民生活圈建設、評估和獎補政策運用。2021年以來,在全面組織實施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工作中,及時總結提煉并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兩者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占全國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總量的7.87%,其中有10個(全國共127個)案例被商務部納入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在全國復制推廣。全國首批試點城市西安市和渭南市有11項經驗做法(全國共22項)被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發文在全國范圍復制推廣。
以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支點 撬動經濟增長“新引擎”
西安市率先聯合美團共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數據大屏,通過視頻直觀掌握社區商業網點分布,為精準補齊業態短板和更好地了解居民消費需求,提供了技術支撐。寶雞市支持興盛優選、盒馬鮮生等電商平臺向便民生活圈開放供應鏈,為54戶商家提供集采集配、統倉共配等服務。渭南市依托云閃付APP搭建“渭南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線上服務平臺,接入購物、餐飲、休閑、養老、家政等服務功能。西安市高新區楓林綠洲社區創新“便民服務+志愿服務”的“同心圓”模式,以“硬件+軟件”雙輪驅動、打通便民生活圈“最后一米”等做法得到多方肯定。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為期3個月的陜西省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節活動期間,全省12個試點城市參與縣(區)79個,舉辦各類活動237場,覆蓋社區428個,參與經營主體5783家,服務居民超過520萬人,活動銷售額超過11億元;截至今年8月,全省先后建成便民生活圈138個,覆蓋社區421個,各類實體門店超過2.5萬個,就業人數超過4萬人,服務居民超過870萬人。
我省在提升便民生活圈文化內涵和旅游品質方面李海榮指出,自2023年我省印發了《全面持續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來,省文化和旅游廳按照主客共享、商旅融合的理念,著力從四個方面提升便民生活圈文化內涵和旅游品質。目前,全省有藝術表演場所76個、公共圖書館119個、群眾文化機構1475個,網吧2198家、歌舞娛樂場所1026家、游藝場所218家、劇本娛樂場所231家,旅行社1580家、星級飯店284家,旅游咨詢、旅游廁所、文旅標識等全域覆蓋,觀光巴士、旅游專線、精品線路已經延伸到社區。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和鼓樓廣場等很多地方已成為推介文旅產品、開展文旅惠民活動的重要平臺。將商旅名街作為8條重點文旅產業鏈之一進行重點打造,建成了西安大唐不夜城等4個國家旅游休閑街區、寶雞西府老街、榆林老街等15個省級旅游休閑街區。隨著縣域經濟加快推進,石泉古街、漫川關和隴縣秦源等一批文旅商街區已經成為縣域品牌的重要標識。上半年,全省商旅名街產業鏈營收141.7億元,大唐不夜城成為陜西展示給全國的金名片。加快夜間文旅消費場所建設,共建成西安北院門等11個國家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富平中華郡等17家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近年來,城市老街區、老廠區成為文化旅游消費的新空間、新場景,通過文化、科技、創意賦智賦能,西安易俗社、西影廠和寶雞長樂塬等很多城市資源被盤活,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等。
我省在建設城市“一刻鐘”養老服務圈,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養老服務方面,崔巖表示:省民政廳圍繞推進“一刻鐘”城市養老服務圈建設,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化養老服務,重點實施了4方面的工作:完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推動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我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涵蓋了26項基本養老服務內容,明確5類10項評價指標,完善評估機制,省民政廳配套出臺了《陜西省城市居家和社區服務設施運營管理辦法》;去年,省民政廳聯合省發改委、財政廳出臺了《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管理暫行實施辦法》,在全省范圍資助了300家機構啟動建設;在社區層面,全省建有2783家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在開展為老助餐、助浴、助醫、助潔、助行、助急和探訪關愛等“老年人身邊的養老服務”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經省政府同意,出臺了《陜西省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實施方案》,對服務設施布局、服務保障供給、配送餐食能力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4929個,累計服務老年人2200萬人次。
我省在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方面,彭地軍表示:在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進程中,省住建廳重點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以建設“好小區、好社區”為目標,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納入城市體檢范疇,優先配齊與居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路網、公園等硬件服務設施建設;通過開展城市更新、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等工作,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周邊基礎設施的改造提升,優化路網架構,增設“口袋公園”、停車位以及充電樁,改善交通微循環,有效化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借助定期的清潔服務、綠化養護以及垃圾處理,營造舒適宜人的公共空間;對小區內的道路、路燈和電梯等基礎設施展開日常巡檢,并及時進行維修,保障其正常運作。截至目前,全省結合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累計建成“口袋公園”383個,打通斷頭路200余條,新增停車位22.64萬個,增設充電樁1.79萬個、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10.45萬個,改造垃圾分類設施點(站)1.99萬個、社區服務設施600余處,新增綜合超市、便民市場等400余家,新增理發店、洗衣店和藥店等500余家,改造老年助餐服務設施200余處,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商業業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从化市| 孟村| 广平县| 汝阳县| 黄龙县| 衡南县| 慈利县| 婺源县| 陵川县| 大化| 安乡县| 南漳县| 顺平县| 龙川县| 石城县| 聂拉木县| 库车县| 娄底市| 天镇县| 朝阳市| 乌苏市| 泊头市| 韶山市| 徐闻县| 荃湾区| 连平县| 上高县| 黄石市| 海原县| 石河子市| 万年县| 伊春市| 大连市| 宣城市| 府谷县| 汉寿县| 富阳市| 屯留县| 溆浦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