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4-09-30 14:06:31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郝建國/文
高仲卿先生是我的高中老師,我至今記得他在語文課上借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講解做大事業、大學問的三種境界,高老師的激情與博學感染了像我這樣的一批學生。
(高仲卿先生)
高老師的興趣非常廣泛,除了漢語言文學本身,他對書法、攝影、民俗都有涉獵,有些方面達到了很深的造詣。比如書法,他的狂草流暢飛揚,透露出滿紙的靈氣。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直到今天,金融行業一直是一個相對高薪的領域。循著人往高處走的路徑,高老師后來離開學校加盟一家國有銀行,直到退休。
干一行,愛一行。高老師在銀行的工作也是有聲有色。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凡是叫工作的,都不可能完全按著自己的性子來,或者說很難完全符合個人的興趣。就現階段而言,如果有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還能有詩和遠方,離快意人生就不遠了。
攝影是高老師的另一大愛好。留住過往的畫面、留住我們的記憶、留住那些帶有歷史信息的文化碎片,就真實性、直觀性而言,再好的筆桿子也比不上圖片。
高老師有好的人文功底,再加上自己的勤學與執著,拍攝水平自然是很容易超越普通攝影師的。有一張長城腳下的春耕圖,我以為可以稱得上他的代表作。
牛耕作業是人類農業文明的一個里程碑,從西漢普及持續兩千多年,到今天已經很少見了。再過三十年甚至只是十年,孩子們也許很難見到牛耕的現實場景,包括曲轅犁、耕繩這些農具,都會很陌生的。當然,牛是不會滅絕的,但是往后的牛只能叫菜牛,并不是拉出來就能耕地的。
高老師這幅攝影作品動靜相宜——春耕是動的,而背景則是靜的。這背景不同于別的草木山川,而是了不起的萬里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善良和熱愛和平的見證。我們祖先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勤奮耕耘,就有收成,就能養活一家人,然后子子孫孫,生生不息。
但是北邊的游牧民族不信這一套。他們認為,地球上的一切,包括牛羊馬匹,地上的所有生靈草木,都是上天給他們的饋贈,誰占有就是誰的,誰搶到就是誰的。我們總是打不過他們。于是先人們想到修一條邊墻(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長城”),和游牧民族劃清界限。另外,因為高墻阻擋,騎馬的入侵者就難以橫沖直撞,給邊防戰士的反擊留出時間。從戰國到秦代,一直到明代——府谷目前留存的長城,主要是明長城。
長城之于府谷的另一層意義在于,今天有不少府谷人,祖先都是被征集來修長城的勞役,主要來自河東(山西)。如此我們就不難解釋,為何行政區劃為陜西的府谷縣,人們說晉方言、節慶紀念要蒸糕,喜歡老醋,愛聽晉劇……
府谷境內的長城絕大部分是夯土而筑,歷經幾百年風雨侵蝕,慢慢不再高大,只有部分烽火臺還能看出它的存在。高老師拍攝的那張春耕圖的背景正是府谷境內一處明長城烽火臺。所以說,這幅圖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和它的歷史人文價值,越往后越可能不同凡響。
退休后,高老師對攝影的熱愛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經常開著車,扛著長槍短炮,背著水壺和干糧,沿著長城一路拍下來,晚上就住在老鄉家里,和他們拉話談天,記錄他們的生活勞作、方言土語、風俗年節。
也許和過度勞累有關,幾年前高老師身體出了點問題,經過手術治療后還是行動不方便。好在老天照應,他的思維和記憶毫發無損??祻头€定后,他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攝影世界,整理那些關于長城、黃河和所有家鄉題材的圖片,百里挑一,最終匯聚成了《家在府谷》這本書。
現在《家在府谷》就要與讀者見面了,我作為第一讀者、作為家鄉府谷人、作為他的學生、作為一名資深記者,非常樂意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相信她對了解過去、認識府谷,傳承歷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原載《家在府谷》跋)【攝影作品/高仲卿】
作者簡介
郝建國,府谷人,先后求學于延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現供職于《華商報》社,主任記者,中國法學會會員,著有新聞作品集《好望》(新華出版社2021年1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乌兰县| 西峡县| 全州县| 同心县| 德清县| 盐津县| 云和县| 墨脱县| 津南区| 依兰县| 呼和浩特市| 子长县| 青神县| 镇平县| 怀仁县| 西乌珠穆沁旗| 黔西县| 康定县| 海安县| 天峻县| 长垣县| 长岭县| 桃江县| 正蓝旗| 鹤峰县| 青浦区| 沙坪坝区| 库尔勒市| 大竹县| 会昌县| 波密县| 上饶县| 绍兴县| 沁源县| 化隆| 绵阳市| 嘉善县| 宁河县| 咸丰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