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4-07-23 10:02:21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常曉軍
每每看到書柜里的一沓沓獲獎證書,就會想起剪貼本上那幾份業已泛黃的《陽光報》報頭下面工工整整貼著的一篇篇用心完成的稿件。這既包含著我無法言說的感慨,也見證了我學習寫作路途上的艱辛和不易。愈發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這世上的結識都充滿著緣分。
參加工作前,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文學愛好者。當時農村生活條件差,我卻熱衷于搜集各種報刊,從各樣的紙片上依葫蘆畫著瓢,竟然寫下了厚厚幾本散文和科幻小說,也發表了幾篇小“豆腐塊”,這樣的努力,無非就是想通過寫作這個途徑實現保送上大學。希望破滅之后,雖然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我最終沒有放棄寫作,而是把它視為業余愛好,在工作之余聊以自慰。那段時間,我常常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每天不是如饑似渴地閱讀,就是沒日沒夜地爬格子。稿費收不到幾毛錢,心中卻常常充滿著期盼。
一個人的寫作,看似自在,實則苦悶,充斥著太多苦楚,也就是這時候,同班同學過來找我,還帶來了一份面皮夾饃,當我打開層層疊疊的報紙,卻沒有被色香味俱全的夾饃吸引,反而被揉得皺巴巴的報紙誘惑。殘缺不全的報紙有巴掌大小,上面刊載著幾篇小散文,我忍不住反復讀了好幾遍,便開始翻來覆去想看清楚是什么報,費盡周折總算看清了《陽光報》幾個字。
還會有《陽光報》?這應該是一份很陽光的報紙吧?我在自言自語中突然想起那句話來: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行將致遠,初心不與年俱老。想到這些,頓覺眼前有束光徐徐照亮自己,很快忘記了一次次投稿時的無望和失落,忘記了寫作中遭遇的挫折,反而激起了我要在副刊上發表文章的勇氣。
寫文章容易,可怎么郵寄到報社呢?從這張破紙片上無法看到報社的地址,這確實讓人犯難,當時的信息還不發達,要找報社地址并不容易,于是我便利用中午時間跑到郵局詢問,找同學幫忙,甚至懇求學校附近的職工,請他們幫我到廠圖書館查找,各種辦法想盡,均無進展。
在某種程度上,那段落寞的時光是不為人理解的,每天形單影只地奔走著,很少與人接觸,無人知曉我在忙碌什么,更多的時候,我都把自己困囿于空蕩蕩的屋中,讓所有苦悶幻化為一行行文字。要知道,這可是我模仿著《陽光報》上文章的寫作風格完成的文字,想到這些時,我會無助地趴在窗前,看春夏秋冬的時光更替,看遠處一朵朵漂浮的云朵,覺著人生有太多不易。
我至今都記得很清楚,當我把一份份稿件認真謄寫清楚、折好,然后虔誠地塞進信封,只等待填上地址就能郵寄出去,可始終就是找不到報社的地址,讓人內心充滿了焦灼。好在是天無絕人之路,還是那位送夾饃的同學,他見到一張報紙讓我如此坐立不安,便心生內疚,于是拜托城里親戚去了報社,找來了幾份樣報。
那些天里,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直到把一份份報紙翻爛,也未能找見留有投稿郵箱的一頁。
2016年底,我在《陽光報》馮曉軍老師的鼓勵下繼續開始了創作,陸陸續續在《陽光報》上發表了《夜色佛坪》《人在浐灞》《飄零的背影》等文章,并通過努力入選了“陜西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資助計劃”。接到這個通知時,車上正播放著歌曲《真心英雄》:“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可以微弱,但要有光,這才是人生最初的夢想。我這些年并沒有舍棄《陽光報》,而是將它視為了前行的動力。再翻看有《陽光報》的剪貼本,喜悅之情油然而生,雖說只是一份都市小報,可它畢竟在我最難熬時帶我走出迷茫,就如同射進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寫作的道路。
常曉軍,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入選陜西文學藝術創作人才“百人計劃”“陜西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資助計劃”。出版作品10部,獲冰心散文獎、林非散文獎、陜西評論獎等30余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班玛县| 长海县| 赞皇县| 揭东县| 延庆县| 榆林市| 孝感市| 梨树县| 德清县| 洛阳市| 涪陵区| 清流县| 松原市| 中江县| 定南县| 军事| 余姚市| 三江| 澎湖县| 天祝| 闸北区| 洛浦县| 肥东县| 巴东县| 乌恰县| 涡阳县| 肃宁县| 溧水县| 尖扎县| 红桥区| 星座| 麻阳| 思南县| 龙川县| 金华市| 巴青县| 烟台市| 镇远县| 穆棱市|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