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8:37:13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曹歡歡 記者 鄭亞雷)11月27日,由陜西省性學會、國家人口健康科學數據中心(臨床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國衛生法學會、《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亞洲醫學人文雜志聯合主辦,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皮膚科學通報、中國衛生質量管理、陜西醫學雜志、陜西中醫協辦,西安交通大學醫院承辦,陜西廣播電視臺《健康好生活》、陽光報、陽光網、健康時報、華商網、三秦都市報、醫邦網聯合支持的“首屆全國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第二屆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線上)成功召開。此次會議有來自全國101所高校、108家醫療機構、12個社會組織、9所傳媒機構的健康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師、學生、醫務人員、媒體從業者等各界人士參與,在線觀看人數近5萬。
陜西省性學會第二屆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由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辦主任、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陳永華主持。西安高新醫院黨委書記、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范郁會宣讀《關于同意陜西省性學會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換屆改選的批復》,西安市第九醫院黨委書記、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鄭菊賢主持換屆選舉,共選舉產生了委員620名,常務委員255名,副主任委員37名(教師25名,學生12名),常務副主任委員1名,主任委員1名。
大會特邀原陜西省衛生廳副廳長、陜西省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協會會長習紅,西安交通大學原武裝部部長張正明,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二級教授趙叢蒼,西安市中心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程百茹為名譽主委。西安交通大學醫院副院長徐蕾當選為主任委員,陳永華當選為常務副主任委員。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陜西省性學會第一屆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葉峰回顧總結了第一屆學會的工作,并談道,2018年第一屆學會成立,將熱心公益、心懷理想、服務學生、奉獻社會作為宗旨,學會成立的初心不僅是開展預防艾滋病的宣傳和調研,還包括科普咨詢、健康檔案、健康教育策劃等。希望第二屆專委會繼續關注、關心、關愛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年力量。
新一屆主任委員徐蕾介紹了第二屆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的三大特點:大學生為主體,大學生委員占比過半;地域覆蓋廣泛,具備全國代表性;匯聚多所院校,新生力量不斷涌起。今后,專委會將繼續堅持熱心公益、胸懷理想、服務學生、奉獻社會的宗旨,在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普及大學階段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知識,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與全國高校及相關組織加強合作,持續探索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新模式等方面貢獻力量。
陜西省性學會會長、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學倫理學》主編王明旭教授以“面向未來,共贏發展”學術共同體建設為題,剖析了學會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他提到,陜西省性學會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多學科的學術團體,目前已成立了27個專業委員會。學會未來發展的目標是提高專業化水平,倡導高質量發展,實現學術組織力、人才培養力、社會公信力、國際影響力、創新引領力的集合。大學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是學會的“長板”,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注重大學生會員的發展,樹品牌,強基礎。大學生群體既是現在的受教育者,又是未來的社會棟梁。因此要將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從基本的教育提升到全面素質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出青年人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隨后,首屆全國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高峰論壇召開。致辭環節由陜西省人民醫院婦產病院常務副院長、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王亞琴主持。原陜西省衛生廳副廳長,陜西省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協會會長習紅在致辭中提到,從2018年至今,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委會面向陜西省內高校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健康科普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積極的貢獻。希望全社會攜起手來,積極發揮專委會的影響力,為“健康陜西”“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大學生力量!
中國衛生法學會會長高春芳教授在致辭中提到,青年是生力軍,而大學生是生力軍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換屆意義尤其重大,在全國更是一次創舉,值得學習和借鑒。希冀更多的青年人才匯聚至此,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天津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醫學倫理學》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張金鐘教授表示,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中,大學生是重要的主體和生力軍。今后大學生青年一代要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中多做工作,多做貢獻,多出成績,為“健康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醫學部黨委書記陳騰在致辭中說到,大學生作為我們國家創新人才隊伍的重要支撐,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會議對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學術報告環節共安排6個單元、16個學術匯報,內容豐富、精彩,點評精辟、獨到,獲得與會者的好評。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劉桐語、王明坤、郭寒羽以北醫寒假閱讀活動為例,探討“學生參與理論”指導活動創新,探索培育醫師職業精神的新途徑;趙潮波分享了“北大醫學健康中國工作站”服務國家戰略與實踐育人“雙目標”的初步探索;廈門大學姜茂敏分享了從被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到主動健康促進與健康傳播,應發揮青年大學生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惠沼沼認為積極應對老齡化,大學生要參與進來,彰顯自我擔當;浙江大學口腔醫學院張馨月從醫學生的角度分享了安寧療護與老年健康促進的探索與實踐;香港大學郭芳作了“做健康大學生,圓健康中國夢”的分享;南方醫科大學薛雅卿分享了“青少年網絡成癮與不良情緒的關系:性別和學段的差異”;北京印刷學院黃新城作了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對線上學習的支持度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調查,希望全社會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趙法政處長以“筑牢信仰之基 凝聚奮進之力”為題分享了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途徑;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寧養病房主任王玉梅教授分享“以尊嚴的名義和大學生談生命教育”,倡議理解生命,高校先行;南方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副院長張持晨教授作了“領跑與轉變: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分享,他指出,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主要是為了改變大學生的行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陳靜茜副教授以 “PCC視角下的多模態醫患溝通”為題,從傳播學角度認為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不是簡單的單項傳遞;程百茹分享了青春期生育力保護相關內容;西安市第九醫院第二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龐咪分享了信息化創新賦能護理人文教育的實踐;南方醫科大學通識教育部、生命健康敘事分享中心創始人楊曉霖教授針對“敘事賦能健康促進與生命教育”主題,認為敘事科學賦能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更為有效,運用敘事來賦能全人群健康,增強核心競爭力,保證長久的健康狀態;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程瑜教授介紹了《亞洲醫學人文雜志》的創刊背景,希望借助雜志平臺“發出中國聲音,貢獻東方智慧”。
總點評環節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人力資源部主任、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李牧主持。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醫學倫理學》副主編尹梅教授認為,此次會議是一個老中青三代結合的盛會,既看到了學者和學生的熱情,也看到了清晰的研究思路,發言回應率高,積極反饋和合作的熱情飽滿。大學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既可以讓更多課題互相聯系,也可以讓團隊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搭建了有效的平臺。
西安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中國醫學倫理學》編委鞏守平提出信仰、尊嚴、責任、生命四個要素非常重要。為了敬畏生命,我們所做事情的核心就是健康,這也是此次大會的主旨。有信仰、有尊嚴、有責任的我們未來必將培養出更好的人才、更健康的人才、國家更需要的人才。
陜西省性學會名譽會長張正明指出,健康教育與促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礎,而大學生的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關鍵。讓我們共同攜手,為健康中國發光發熱,為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偉大目標而共同努力!
西北大學趙叢蒼教授將此次會議總結為:寶貴、重要、機緣、希望。寶貴在于是首屆,具有開創力;重要在于收獲,收獲各位專家、導師、青年學子的發聲;機緣是國家對醫學事業、醫學教育十分重視;希望是有更多青年人參與其中。可以預見今后大學生健康教育、健康促進事業的發展將以更高的站位和使命感,更加科學的規劃,更有利的舉措,把這一有著重大意義的事業做大做強,走向世界。
閉幕式環節由西京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張海龍主持,張金鐘教授、王明旭教授分別致閉幕辭。
張金鐘教授針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專委會未來的工作提出四點建議:要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要從自己做起,做大健康觀念的踐行者;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在家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家庭和諧幸福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任務和基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要在思想政治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
王明旭教授表示,成立大學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聯盟需要共同搭建一個學術命運共同體,以育人為目標,以科研為核心,以實踐為抓手,以項目為紐帶,形成合力,實現一加一可以大于二。同時,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對話、用心對話、用情交流。培養學生獨立工作、團隊合作、創新發展的能力,鼓勵學生對世界的發展規律及職業發展規劃、人生規劃形成觀點、產生想法,進而實現目標和理想!
此外,參與此次論壇的主持人還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院區副院長、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吳大鵬、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馬慧群,西安市第八醫院院長、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郭雅玲,《中國衛生質量管理》雜志社副社長兼編輯部主任劉蘭輝,云南財經大學、《中國醫學倫理學》編委會副主委蔡昱,西安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醫學倫理學》通訊員工作委員會顧問和新穎,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長、《中國醫學倫理學》副主編楊放。
參與點評的專家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院區執行院長、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鄒余糧,北大醫學部學工部輔導員發展中心主任張莉娟,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倫理與法律學系主任睢素利教授,陜西冶金醫院院長、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駱小仲,《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卓選鵬,遵義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沈洋副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陵水醫院院長李康,西南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聶業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陜西省性學會副會長王萬卷,濰坊醫學院管理學院岳林琳副教授,寧夏醫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任天波,《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陳新東,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王玥副教授,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佟欣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醫學倫理學》副主編叢亞麗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國醫學倫理學》副主編劉俊榮教授,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中國醫學倫理學》副主編曹永福教授。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