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16:30:1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王蓓 少華 記者 鄭亞雷)90%的脊髓被椎間盤和鈣化物壓扁;極大可能出現脊髓缺血性再灌注損傷,(一種嚴重的并發癥,可引起四肢癱瘓、脊髓半切,損傷腦干,甚至死亡);術中需做喚醒試驗(在頸椎切除手術中,病人要配合醫生的呼喚,自己活動腳指頭,表明脊髓受損傷的狀況。既要止痛,又要讓患者清醒)……所有的危險要素疊加,表明這是一項超高難度、超高風險的手術。
不做手術肯定癱瘓,做了手術也極可能癱,但也有可能不癱!做與不做間,如何抉擇?最近,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北院區院長賀西京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是置身事外讓病情繼續惡化?還是賭上聲譽放手一搏?在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賀西京決定為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冒險嘗試!
腿疼多年, 竟是“靜默殺手”—脊髓型頸椎病
早在六年前,王老先生就感覺膝蓋疼,以為是年齡大了關節的問題,于是進行相應的保守治療。沒想到,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兩年前雙腿又開始出現僵硬、麻木和疼痛等嚴重不適癥狀,近半年來則是雙手、雙腳麻木、僵硬、放射疼越來越嚴重。
“他自己基本上吃不了飯,兩條腿交叉著分不開,走路非常困難,只能扶著東西走,而且雙腿疼得厲害,一天能有六七次!”看到父親被病痛折磨得吃不好、睡不下,兒子帶他多方求醫。
“剛開始以為老父親是關節的問題,都準備做手術了,但后來根據他的癥狀進行詳細檢查,才發現是頸椎病,而且是脊髓型頸椎病,情況特別嚴重,已經嚴重壓迫神經了,所以才有四肢麻木、疼痛、僵硬等癥狀。”王老先生的兒子直言,剛開始得知父親的病情后非常害怕,四處求醫,但由于病變位置韌帶骨化嚴重,手術難度大、風險極高,多家醫院被拒后,在外院專家的推薦下,抱著最后的希望找到了賀西京院長。
脊髓壓迫僅剩10%空間,光術前風險告知就談了兩次
“片子看起來特別可怕,頸椎椎管絕大部分已經被椎間盤突出和骨化的軟組織壓迫了,脊髓被壓成了一條線,只有常人椎管的十分之一,如果是急性壓迫患者早就癱瘓了,但由于王老先生的病情是緩慢發展形成的,所以現在還沒有全癱,但是如果不做手術,肯定癱,而且是高位截癱,可如果做手術,這么長時間和大面積的脊髓神經壓迫,患者會面臨缺血性再灌注等非常棘手的問題,有可能導致患者癱瘓,但也有可能不癱…… ”賀西京坦言,王老先生所患疾病雖然比較常見,但其疾病嚴重程度卻是國內極為罕見的,“至少有10年以上我做手術基本上不用想,能睡著、不擔心,但這個病人手術難度實在是太大了、風險太大了,光術前風險告知我們就談了兩次,可如果不做,患者要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全癱,全癱意味著生命快速終結。”
正常頸椎
患者頸椎
“看著他整天疼得這么難受,飯吃不好、覺睡不成,實在不忍心……”在了解了父親的病情后,多次與父親、醫生充分交流后,王老先生的兒子、家屬決定與賀西京一起放手一搏!
脊髓里動著刀子,喚醒患者“動一下腳”
經過詳細檢查,王先生被診斷為:“頸5-6后縱韌帶骨化癥伴不全癱(痙攣性癱瘓)”。
4月29日,王先生被送進手術臺。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和并發癥,賀西京協同麻醉科等多科室聯合會診,認真討論了麻醉、術前、術中及術后有可能出現的危險及問題,并制定了完備的手術方案及詳盡的搶救計劃。
“像他這種脊髓壓迫這么嚴重,如果手術時直接把壓迫的組織去掉,很可能會出現缺血性再灌注,脊髓受壓迫部位突然減壓發生出血水腫,導致全身癱瘓”。賀西京表示,為了避免這一危險情況的發生,一方面,在術前、術中、術后都精確使用脫水藥物,讓組織減輕水腫和提高脊髓對外界損傷的耐受程度;另一方面,手術部位從椎管和脊髓的正常區域逐漸向受壓區域逐步減壓,一點點開放,硬脊膜基本上薄得像一張紙,要用神經鉤、顯微器械,將壓迫的組織一點點撥開。
同時,術中還做了全程的脊髓監護,證明患者感覺還存在,但是術中和術前都測不出患者肌電反應(活動),遂又在術中做了一次喚醒實驗,讓病人清醒過來動一下腳。這對麻醉的要求特別高,在手術進行中既要止住疼,還要讓麻醉停下來,讓患者清醒,活動下肢,以及時發現脊髓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隨后又將骨化的壓迫組織全部切除,給患者裝上完美契合人體組織的3D打印微孔結構的可動人工頸椎。
驚心動魄3小時, 69歲老漢告別癱瘓
頸5椎體切除-3D打印可動人工頸椎-椎間盤復合體置換術,王老先生的這個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光術中脊髓的釋放、減壓就用了30多分鐘,這對術者手上的力度、速度要求非常高,但這一刻的慢是專業的、是精細的,在賀西京院長的精準手術下,兇險的“缺血性再灌注”沒有來,所有的潛在風險都被完美規避掉,術后王老先生四肢麻木、僵硬及雙腿的放射痛明顯緩解。
“我爸這雙手,以前基本上抓不住、握不到一起,你看現在已經基本上能拳得住了,而且他也說沒有以前那種疼了,真沒想到能恢復得這么好!”看到父親手術后一個星期內的變化,旁邊的兒子很是滿意。
如今,王老先生已經能坐在床邊康復,和家人們談笑風生了,并于5月7日下午辦理了出院手續。
賀西京表示,患者的恢復情況比預判的要好,王老先生今年69歲,很多人會問:為將近70歲的老人做這么大風險的手術值不值?但作為一個醫生,看到的是如果患者不做這個手術,他就會面臨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更嚴重的生命健康威脅……而如今,患者是滿意的、家屬是高興的,所有為患者生命健康努力過的醫護人員也都覺得醫生費這么大的勁、冒這么大的險是值得的、有意義的!
編輯:馬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