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12位陜西省西安小學的同學們帶我們暢游西安,觀純樸而熾熱的農民畫,賞巧奪天工的皮影戲,走進歷史與文化的寶庫,看看東方圣殿的新氣象。
從渭河岸邊到驪山腳下,有自然風光的秀麗雄奇,也有人文底蘊的千年傳承。
每一位小導游,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想法表達出對西安的熱愛,把這些家鄉的名片介紹展現給來自全國的游客,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愛上這片熱土。
文末不要忘記給我們可愛的導游們投上一票呀。
01
盛夏渭河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何京芝
渭河的盛夏,樹葉綠得發亮,河的兩岸,許多無名小花星星點點地墜落在綠色的大地上,陽光灑在上面,顯得格外可愛。兩岸的濕地公園四處景色秀麗,蘆花飄蕩,在陽光照耀下,神采奕奕,風采依然。柳葉在微風吹拂下,搖曳著,舞動著曼妙的身姿,迷人多嬌。遠處有人和蘆葦蕩合影,近處有小孩玩耍,他們和蘆葦蕩一起,成了一道饒有情趣的風景線。
隨著一聲汽笛的轟嗚,一輛列車飛馳而過。此處最多的莫過于垂釣的人們,他們靜靜地坐在渭河邊上等著魚兒上鉤,不在乎釣多少魚,釣的是一份心情,釣魚的人們聊著天,悠然自得。忽然有人因釣到了大魚而驚呼,驚擾得遠處的白鷺倉皇而逃。
那碧波蕩漾的水中,魚兒盡情嬉戲,細長嬌小的身體,輕盈優美的泳姿,它們時而成群結隊,時而化整為零,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游曳于水草之間。它們的快樂,令我深深地著了迷。這里還是鳥兒的天堂,水草肥美,鳥雀成群。有成雙成對的鴛鴦戲水,一隊隊的野鴨歡快會游來游去,還有白鷺守望著遠方。一些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水鳥把頭埋在水里,不一會兒,從水中銜起小魚,抖動著小魚身上的水珠,那樣子煞是調皮可愛。
一大片碧綠鑲嵌著一抹抹嬌艷欲滴的粉紅映入眼簾,正是那盛開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朵朵盛開的荷花,一片片圓圓的荷葉,構成了一幅天然美麗的水墨畫。
遙望古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回首今日“吟吟朱鹮,在水之畔”。渭河之水,對于西安這座北方城市來說,不僅增添了靈動,依水而居,擇水而憩,更是一種溫馨的滋潤。渭河的美呀,是說不完的,是說不盡的,具體有多美呢?它等著你來參觀呢!
02
純樸與熾熱的戶縣農民畫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劉師齊
九月的西安,注定要迎來一場來自全國的友誼盛會!我是來自陜西省西安小學的一名五年級學生,我叫劉師齊。作為小小東道主,今天,我要給來自遠方的朋友們介紹一下中國戶縣農民畫。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陜西省戶縣、江蘇邳縣、河北束鹿等地率先在全國興起了農民業余美術繪畫活動。當時,戶縣積極參與人數眾多,戶縣農民畫也就此誕生了。
戶縣農民畫鮮明的地域特征、淳樸的寫實風格、豐富的創作題材、自由的構圖特點、絢麗的繪畫色彩及夸張的人物造型,無不造就著這一璀璨奪目的畫苑瑰寶。
藝海無涯,筆耕不輟。戶縣農民畫藝術不僅承載了鄠邑這片熱土深邃而厚重的人文精神,還投射著鄠邑現世與當下蓬勃發展的時代剪影。
戶縣農民畫作為一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西安的很多公告牌、壁畫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戶縣農民畫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新時期的農民畫作品,藝術風格主觀色彩更濃厚,造型更夸張,畫面稚拙歡快,從色彩、構圖、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顯得更加豐富,更具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
中國戶縣農民畫展覽館在西安市鄠邑區,真誠地邀請您去看看純樸而熾熱的戶縣農民畫。
03
一日千年,長安未央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趙治開
我們去某地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參觀她的博物。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一處博物館,就是我們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我是來自于陜西省西安小學的小小講解員趙治開。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是遵照周恩來總理的遺愿建設的。在領導關心下,國家和陜西省政府共同投資1.44億人民幣興建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舍的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設計師張錦秋女士擔任。陜西的很多地標性建筑比如陜西省圖書館,鐘鼓樓廣場,大唐芙蓉園等都出自于這位建筑大師之手。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
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后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陜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后,集中珍藏陜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五祀衛鼎。比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青銅器、唐代墓葬壁畫、歷代陶俑、歷代陶瓷器、歷代建材、漢唐銅鏡、金銀玉器、歷代貨幣。
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設備靈活多用。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辟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館內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一日千年,長安未央。館里面的珍貴文物種類豐富,讓現代人徜徉于歷史和文化的長河中,領略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秦漢雄風和盛唐景象。
04
逛西安 觀全運 賞皮影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王楷靈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小靈歡迎您來到古都西安看皮影!
“一張牛皮居然喜怒哀樂,半邊人臉受盡忠奸賢惡”,一句詩說盡了陜西皮影的氣勢和韻味。朋友,今天就跟小靈了解一下這陜西皮影吧——陜西皮影我國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別名“影戲”,舊時稱“隔簾說書”,被列入世界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陜西皮影起源于1500余年前的古都長安,盛行于唐宋。其造型精巧別致,刻工細膩,施色考究,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線條的細密繁復,疏密層次以及工藝的細致都可見一斑。
陜西皮影在造型方面,非常重視觀賞性,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有氣勢有韻味;整體造型以鏤空為主,適當留實,做到繁簡相宜,虛實相生;繁麗而不冗沓,簡練而不空洞。
陜西皮影在操作方面,獨一無二,其他地方的皮影的挑線手至少得二人以上,而華縣皮影居然是一人獨挑,一個人操作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皮影造型,并且臨亂不驚,游刃有余,真厲害!
陜西皮影在唱功方面,十分獨特,生旦凈末丑一人包唱,每人都要充當4個以上的角色,所以一個劇團5個人就可以成團,演唱者除了演唱和對白之外,還兼奏20多件樂器,可以說是人人都身懷絕技。
陜西皮影充分表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間藝術的巧奪天工,是我們陜西的驕傲!
來西安想觀看皮影,除了大唐不夜城內,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回民街的高家大院,在明清老宅子里看精粹的皮影戲。希望大家不虛此行,盡情體驗與眾不同的傳統經典——陜西皮影。
05
東方圣殿新氣象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黃冠達
在十四運即將來臨之際,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西安。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大明宮遺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皇宮遺址。“千宮之殿琉璃瓦,萬邦來朝始御道”,我們現在所處的丹鳳門正是古代皇帝進出宮殿的專用通道,站在這里仿佛回到了大唐盛世,皇帝正由此緩緩地步入含元殿,“雙闕龍相對,千宮雁一行”,白居易詩中描繪的正是這一壯觀場面。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位于右銀臺門內的新三彩空間雕塑,雕塑有三彩器中常見的“沙漠之舟”——駱駝,雖說唐朝也有“千里馬”,但碰到了沙漠,還是要靠駱駝日行萬里。從右銀臺出門西行,則踏上了我們所熟知的“絲綢之路”。
過去的大明宮承載著盛世長安的雄偉氣魄,如今的新大明宮以嶄新的面貌給西安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天,嫩黃的迎春花、淡雅的梨花、粉紅的桃花讓公園變得絢爛多姿。在草坪上,小朋友們快樂地放著風箏,翠綠的小草悄然從土里鉆出來為他們喝彩;夏天,伴隨著一陣陣清脆的蟬鳴聲,太液池里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亭亭玉立,美不勝收;秋天,桂花樹上那一簇簇金黃色的桂花,像一顆顆黃金粒,微風拂過,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人神清氣爽;冬天,雄偉的含元殿銀裝素裹,別有一番景象!現在的遺址公園儼然已經成為西安人休閑娛樂的新地標!
這便是西安的新名片!在十四運即將到來之際,您將感受到不一樣的千年古都,歡迎大家常來長安!
06
春風十里,五彩蓮湖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魏軼柏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位于我學校對面的一座美麗的公園---蓮湖公園。
蓮湖公園不僅因滿池開放的荷花而聞名,更因她背后豐富的文化遺存。她不僅傳承了隋、唐、明、清歷代的璀璨文明,還鐫刻著近代革命斗爭的光輝篇章。
這里是唐承天門遺址,是唐長安城太極宮的正南門,是皇帝宣布大赦、節日宴會和會見外國賓客的地方。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后,對西安城進行了擴建,“承天門”也就不復存在了。現在看到的是在承天門遺址之上建造的仿唐建筑“承天閣”。
后朱樉的王府花園“蓮花池”也修建在這里。到了康熙年間,陜西巡撫賈漢復對“蓮花池”進行翻修。這里也由王公貴族享用的私家園林變為公共游賞的場所。
1936年春,中央軍委留滬辦事處指示在西安成立“中共西北特別支部”。作為在西安的秘密聯絡站,蓮湖公園又有了新的使命“蓮湖食堂”。同志們通過食堂作掩護,多次發動群眾抗日救亡,對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西安事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現在看到的“留月亭”西側就是食堂的遺址。
1944年“奇園茶社”在這里成立。數以百計在白區遭受國民黨特務追捕的同志,在茶社和黨取得聯系,被安全護送到陜北;延安新華社要聞印刷出來后,大多也是由茶社傳遞出去的。現在我們看到的涼亭和紀念碑就是在茶社舊址上蓋起的。茶社已不在,而紀念碑還在為人們講述著在革命斗爭的艱辛歷程中那驚心動魄的紅色往事。
您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新時代朝氣蓬勃的生機,更能體會到風云激蕩下厚重的歷史。請您慢慢欣賞,感謝您今天的聆聽。
07
始皇將軍俑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趙霽暄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
現在映入你們眼簾的是將軍俑,大家看,他身材高大魁梧,身高197厘米,面色凝重,充滿自信,雙目炯炯有神,好像正運籌帷幄,決戰千里。身上的長袍隨風飄蕩,神采奕奕,威風不減當年。
你們看他的裝扮,頭戴燕尾長冠,身穿魚鱗戰鎧,甲片細小而精致,身上有領花、肩花,腳上蹬著翹起的戰靴。擺出一副久經沙場的模樣,非常酷炫。他和其他兵俑的區別主要在帽子,將軍俑帶的是版冠或云長冠,其他俑沒有這種帽子,直接束發。
他們手里的兵器也各不相同,有的握著寒光四射的銅戈,有的擎著金光閃閃的利劍,還有的挎著堅硬無比的盾牌,給人一種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
將軍俑出土于一號坑,據說一共只出土了九個,在眾多兵俑中屈指可數。最后一個出土在兩輛戰車之間,周圍有七十多名戰士和一面戰鼓,可見他身份的高貴,他是目前俑坑里級別最高者,在戰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家眼前有沒有出現他當年指揮千軍萬馬,戰鼓喧天,橫掃六合的壯觀場景。
將軍俑是不是很神氣,他們神態各異,有的聰慧機敏,有的老成持重,大家快去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一款。今天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08
驪山腳下,華清池畔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趙子維
驪山晚照,“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描繪驪山晚照的詩句。
每當夕陽西下,斜陽映照,驪山被涂上一抹紅霞,非常美麗動人,人稱“驪山晚照”,名列“關中八景”之一。尤其是夏日午后,暴雨初晴,藍藍的天,厚厚的云,濕濕的山,當殘陽余溫映照云霧時,紅光一片,層林盡染,在天幕襯托下,與晚霞相映生輝,就像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時的烽火臺還在燃燒,這時置身驪山,如入蓬萊,恍若仙境,妙不可言!
飛霜殿,每遇冬季,滿天大雪紛飛,雪花還沒落及地面,便被大殿周圍溫泉水的熱氣蒸騰而上,化雪為無數個美麗的霜碟,故名“飛霜殿”。一進門,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對稱,穿過龍墻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臺倒影,垂柳拂岸。這里留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和足跡,直到安史之亂!更留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遺憾。
五間廳,1936年,華清池內的五間廳,蔣介石策劃高級軍事會議,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進攻紅軍,兩位將軍為抗日救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從此,國家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團結起來一致抗日,并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華清池融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留下了歷代帝王的足跡,也留下諸多文人的筆墨。景區仿唐建筑大氣恢宏,園林風光別具一格。一再被改寫的歷史,已成過去,我們在前人鋪成的路上,欣然前行!
09
鐘樓導游詞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黃歐璟璨
西安被譽為十三朝古都,鐘樓就位于西安市的中心。構建在以青磚砌成的方形基座之上,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走入大廳,您會看見黑色的石碑上刻著“西安鐘樓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昔日樓上懸掛一口大鐘,每日擊鐘報時,故名鐘樓。”從面積上就能看出它恢弘壯闊的氣勢。
登上城樓定睛一望你便會發現,西北角上掛著一口碩大的鐵鐘,足足有五噸重,沒錯,這就是古人報時的晨鐘。鐘樓的頂檐上覆蓋著碧綠色琉璃瓦,四角向上翹起,猶如飛鳥展翅,形態優美。頂部的鎏金寶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碧輝煌,為鐘樓又平添了一抹別樣的神采。
如今的鐘樓就像是一個屹立不倒的巨人,見證了千年來這個城市的興衰。在2020年6月,也迎來了它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六次修繕。此次寶頂的修繕共用了3800張金箔紙,變成金箔裹身的寶頂看起來金光閃閃十分耀眼。展廳的陳列也進行了升級改造,讓游客們能全面的了解到鐘樓600年的歷史輝煌。值得一提的是,一到夜晚鐘樓就會亮起它特有的燈光,在一縷縷燈光的映襯下鐘樓仿佛天上仙境,是那么的富麗堂皇,頗有非凡的皇家威嚴。
看了我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沉醉其中。2021年的9月15日,西安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現在我就誠摯的邀請您來到西安,和我一起目睹它昔日的風采吧!
10
有滋有味的回民街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禹若鑫
大家好!歡迎來到十三朝古都--――西安,我是今天的小導游,來自西安小學五年級的一枚資深的小吃貨禹若鑫。
大西安的兵馬俑和華清池是馳名中外的,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游客慕名而來,不過對吃貨來說,西安最吸引人的還是回民街。這是一條極具濃郁的西北風情的小吃街,也是嘗遍西安風味最明智的去處。
回民街就在鼓樓的邊上,它不只是一條街,是西安市中心回民聚集區內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院門、北廣濟街、西羊市、大皮院等街道組成,占了西安城墻內四分之一的地方。這里是西安小吃的集中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近300種特色風味小吃,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的魅力所在!
回民街也稱為“回坊”、“坊上”,在這里你能夠吃到幾乎所有的西安小吃,包括:各種烤肉串、羊肉泡饃、灌湯包子、麻辣羊蹄、水盆羊肉、酸菜炒米、臘牛羊肉、涼皮、羊肉餅、八寶甜稀飯、糊辣湯、蛋花醪糟……等等。
整個回民街飯館林立,其中不乏被當地人認可的知名門店,如:賈三灌湯包、老鐵家胡辣湯、東南亞甑糕、賈永信臘牛羊肉、老花家臘牛羊肉等。吃飽喝足后,還可以買一些具有當地風味的糕餅、干果、蜜餞等小吃,帶回家送人。
實際上,西安本地人也喜歡來回民街逛一逛。每到夏季,大家會呼朋喚友來到回民街,吃燒烤,喝夜啤,消磨漫長的夏夜。哪怕到了深夜時分,回民街依舊人來人往,燈火通明。大盤雞、泡饃小炒、燉羊蹄、紅柳烤肉、褲帶面、羊肉串,臘汁肉夾饃等各種地方特色美食琳瑯滿目,量多,料足,重口,夠味,讓人垂涎欲滴。
11
中式漢堡,名揚中外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易鑫淼
“肉夾饃”明明是饃夾肉,但它為什么叫“肉夾饃”呢?其實它本來叫“肉夾于饃”,但由于陜西人性急、直爽,為了方便,直接省去了“于”字。另一種說法是以前人們叫它為“饃夾肉”,但是陜西方言聽起來像“沒加肉”。于是一心急,便叫成了“肉夾饃”。
肉夾饃,實際上是白吉饃與臘汁肉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了極致。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臘汁肉歷史悠久,聞名中國,配上白吉饃,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名揚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臘汁肉夾饃由于選料精細,火功到家,加上陳年老湯,因此制成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具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獨特風味。
臘汁肉夾饃,是西安馳名的風味食品;臘汁肉以豬肉為原料,制作方法是:把精選的豬肉放入丁香、蔻仁、良姜、花椒、大料、冰糖等20多種佐料煮成的陳年湯汁中,用小火燉爛。成品外觀紅潤、鮮嫩、食用時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
白吉饃源自咸陽,是用上好的面粉揉制成的餅形,置鐵鐺板上略烤成形,放入爐膛側立,上下隔著鐵鐺板的岸火烘烤,稍頃翻面,雙面松脆微黃即可。外脆里嫩是難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饃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處。制好的白吉饃皮薄酥脆,內心軟綿。
肉夾饃是饃的經典吃法,饃的平淡更加凸顯出肉的醇香。咬上一口,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如此美味的肉夾饃,你想不想嘗嘗呢?
12
西安人的鄉愁——肉丸胡辣湯
陜西省西安小學學生 邢妍希
西安人的鄉愁有兩樣,一個是古老的城墻,另一個就是肉丸胡辣湯。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來西安旅游的小導游邢妍希。今天,我想帶大家認識我們西安最特色的早餐,肉丸胡辣湯。老西安人都知道一句話,叫做“每天的早飯從一碗胡辣湯開始”,西安的肉丸胡辣湯有別于其他城市的胡辣湯,出了西安幾乎看不到它。它的特別之處就在于辣子和肉丸,辣子香而不辣,肉丸真材實料,Q彈筋道,六至七種時令蔬菜混著肉丸倒進牛骨湯里熬制,最后加入淀粉出鍋后,澆一層厚厚的辣子,淋上香油,騰騰熱氣叫醒這個城市中熟睡的人們。
只要是一個西安的本地老吃家,必在頭天夜里就制定好了第二天早上的解饞計劃,這樣才像一個有準備的行家。摸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碗,掰饃打底,老板的一勺湯捎著丸子穩穩地飛進碗中,一碗上來,你輕吹開熱氣,舀一勺送進口中,舌尖輕壓,美味順著舌根連滾帶爬的滑進喉嚨,就是這琢磨了一夜的味道,瞬間提起來一天的精氣神。桌間的吸允聲此起彼伏,一麻一辣間,就是西安人們早晨獨有的鄰里和諧。
親愛的游客們,西安人的城墻下,不光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走哪里也不是只吃泡饃。歡迎你們來嘗嘗這麻辣鮮香的肉丸胡辣湯,希望您在這醇厚地道的湯中體會到西安人的熱情與淳樸。
編輯: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