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09:47:30
來源:陽光網(wǎng)-陽光報
分享到
上一輯美食名片
(少年們推薦的西安美食名片,你好哪一口?)
投票最多的是“肉夾饃”
今兒少年君把通過初審編輯這一關(guān)的
所有美食名片再次集納
少年們寫的岐山哨子面
三秦套餐、將水魚魚、油潑面、水盆羊肉
蕎面饸饹、秦鎮(zhèn)米皮……
你覺得誰寫得更有食欲呢?
著名西府美食:岐山臊子面
文/大雁塔小學西灃分校崔景媛
指導老師/仝欣
大家好,我是西安市大雁塔小學西灃分校的少先隊員崔景媛。在我們關(guān)中一帶傳著這樣的民諺:“貴客進門碗里看,油潑辣椒臊子面。男的求,女的勸,最少吃上十八碗。”在關(guān)中,人人能吃“十八碗”的美食是什么呢?沒錯,那就是素有“陜西第一面”之稱的岐山臊子面。
我們西安人,對岐山噪子面條真是情有獨鐘。
臊子面的發(fā)源地是岐山一帶,“臊子”的意思是肉丁燣成的臊子面主打配料。這道美食源于周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今天,這碗岐山臊子面,帶著一代代古都人的傳承,因其雋永迷人的風味,在西安人的餐桌上大放異彩。
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岐山臊子面,首先配色考究,有紅、黃、綠、白、黑五色,其中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雞蛋象征富貴,紅蘿卜寓意日子紅火,蒜苗代表生機勃發(fā)。
其次,面條細長筋道,口感爽彈,入口順滑。手搟出來的面條薄、筋、光,非常地漂亮。
在工藝流程中采用傳統(tǒng)“燣”臊子的手藝,清油沸滾,醋沫打轉(zhuǎn),紅瘦白肥的肉“嗞嘍”一聲滿鍋響,生姜、八角、桂皮、茴香加風味,秦椒填紅暈……真是“煎、稀、汪、酸、辣、香”,令人難以忘懷。
西安人吃臊子面,吃的是傳統(tǒng)、文化和人情:過節(jié)了要吃,叫“團圓面”:孩子大人過生日要吃,叫“長壽面”,來了客人更要吃。
“來客不上臊子面,感情不深有成見。”今天,豪爽熱情,淳樸真摯的西安人,正舉辦十四運,喜迎八方客。作為熱愛生活、熱愛西安的我,更要邀請您更吃一碗熱騰騰的岐山臊子面!咱們一道觀全運賽事,品西安美食!
來西安必吃的本土快餐:三秦套餐
文/賀韶小學五年級學生 喬思楠
指導老師/楊增利
涼皮、肉夾饃和冰峰汽水三樣美食被冠以“三秦套餐”,來西安旅游的人,這個組合套餐一定要吃。
西安的涼皮歷史久遠,傳說源于秦始皇時期。比較常見的種類有麻醬涼皮、秦鎮(zhèn)米皮、漢中面皮、岐山搟面皮等。因種類不同,原材料不同,產(chǎn)地不同,自然口味、做法也各不相同,這里給大家推薦的是來自回民街的麻醬涼皮。
麻將涼皮是由麥面蒸的,具體操作步驟在疫情期間已紅遍全網(wǎng),蒸熟的面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diào)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肉夾饃也分好幾種,推薦潼關(guān)肉夾饃——把酥脆的餅從中間劃開,然后把肉塞進去,最后澆上臘汁,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這里面的選肉和制作卻很是復雜——它選用的是肥瘦相間、帶皮的五花肉,制作前需將肉放在涼水中浸泡一小時后,方可放入高湯中加入大料、干紅椒、紅泡椒、冰糖、鹽和花雕酒等,煮到肉爛湯濃。拿起一個剛出爐的肉夾饃,熱氣騰騰,咬上一口,肉爛饃酥,唇齒留香,再配上一口涼皮,那真是人間極品!
冰峰汽水是西安人從小都喝的橘子汁兒,分冰的和常溫的兩種,究竟有多么好喝,你嘗了就知道!
盛夏里的酸香美味:漿水魚魚
文/雁塔區(qū)大雁塔小學西灃分校四年級學生余柏霖
指導老師/武旭
大家好,我是西安大雁塔小學西灃分校的小導游余柏霖。西安的美食數(shù)不勝數(shù),涼皮、肉夾饃相信大家早已熟系,今天就讓我?guī)Т蠹艺J識一道西安特色的地道小吃——漿水魚魚。
第一眼看到漿水魚魚,你會覺得它不太起眼,甚至有些樸素。可它卻是西安人盛夏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小吃,尤其是夏天熱得汗流浹背、口干舌燥時,咥一碗漿水涼魚魚,那爽口的感覺,瞬間暑氣全消,簡直“嫽扎咧”!
漿水魚魚的魚魚外形酷似小蝌蚪。常用玉米面、豌豆淀粉和綠豆淀粉做成,這種魚魚呈半透明狀,配上酸香可口的漿水,吃起來又滑又嫩。
除了魚魚自身,最重要的還是漿水,西安本地人喜歡用芹菜“窩”漿水。煮熟的芹菜加面湯混合在密封容器里,過不了幾天漿水就“窩熟了”,把這“熟了”的漿水燒開,放涼,盛入碗中。在另拿一碗,在碗里放入蒜泥、胡椒粉、鹽、辣椒粉等調(diào)味品,再用熱油一潑“滋啦”一聲,再把做好的魚魚和漿水放入,用勺子攪拌均勻。碗里紅的辣油、乳白的漿水湯、半透明的魚魚以及飄在漿水上的漿水菜伴隨著酸香的味道直沖鼻孔,讓人食欲大增。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來西安一游,走得累了乏了不妨坐下來吃一碗漿水魚魚,瞬間讓您困頓全消,我在這里等您來品嘗美味。
一道溫補強身的陜西美味:水盆羊肉
文/經(jīng)開第三小學四年級學生寇雷雨
指導老師/卜佳靜
水盆羊肉屬于陜菜系,源自于陜西省一個古老的地方——同州府治朝邑縣。那時候,渭河北岸盛產(chǎn)牛羊。當然了,水盆羊肉并不是大盆的羊肉,準確地說應該叫羊肉湯,湯清如水,碗大如盆,這便是“水盆羊肉”名字的由來。
經(jīng)常吃水盆羊肉的老饕都知道,好的水盆羊肉里的羊肉都不是切出來的,而是撕出來的。這是因為新鮮的羊肉,用手撕比用刀切要好使,并且羊肉不必沾染“鐵腥氣”,最能保持羊肉的原味兒,這樣做出來的羊肉,細嫩無比,香而不膻。
西安人吃水盆羊肉要搭配月牙燒餅——那餅子烙得顏色金黃,狀如新月,空心飽滿,酥香可口,形狀如月牙一般。吃月牙餅時,人們習慣把碗里的肉往月牙餅里一夾,兩手輕輕一捏,咬一口酥脆的月牙餅,美美地喝一口醇香的羊肉湯!那滋味簡直回味無窮。
在西安街頭水盆羊肉老館子吃這道美食時,一般湯管飽,吃完不夠還可再去續(xù)湯,直到吃不下為止。當然了,大蒜是“吃水盆”必備的小菜。
“醒”“揉”“扯”“摔”一碗面:油潑面
文/經(jīng)開一小四年級學生楊魯寧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咱們本次旅行的導游楊魯寧。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我們大西安的大美食——油潑面。
西安美食雖然不是八大菜系,但西安獨特的美食文化也足以迷倒千萬食客。其中,油潑面就有自己獨到的風韻,只要西安人端一碗油潑面,瞬間就有“面和西安人是骨子里的關(guān)系”之感。
油潑面有下面幾個特點:首先,油潑面異常筋道,這讓人吃起來感覺很實在。面要先“醒”再“揉”再“扯”——在面館里,你甚至能聽到“砰”“砰”的“摔”面聲。
其次,扯面也有很大的學問,要快、準、狠。
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熱油潑辣椒面。一小勺紅彤彤的辣椒面和一小撮綠綠的蔥花,鹽還有五香粉,經(jīng)過熱油“嗞啦”一聲澆過以后,辣辣香香油油的味道從鼻子慢慢滲透,啊呀!回味無窮......如此多樣的結(jié)合才鑄就了一碗地地道道的油潑面。看起來簡單易操作,但是,省一道手續(xù)都不行,尤其是辣椒面,它是油潑面的靈魂。
這樣一道既實惠又令人垂涎三尺的西安美食,一定會受到你的喜愛,并讓你們將這張西安新名片牢牢刻在心中。
名列三絕,自成一派:蕎面饸饹(hé le)
文/西安第六十四中學學生王晨茜
指導老師/任錦
千年古都,常來長安。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我是今天的小導游,來自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學的學生。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我們北方面食三絕之一,與蘭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齊名的蕎面饸饹。
好吃蕎麥饸饹的老饕們,但凡在大街上一看到“蕎面饸饹”的招牌,就有不禁向那里走去的沖動,而上好的蕎麥饸饹店都有獨具風味的店鋪裝修和獨具特色的招牌,蕎麥饸饹也有它悠久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它沉淀出不同的種類,一般而言,蕎面饸饹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吃熱的,另一種是吃涼的。
夏季多是涼吃,調(diào)入精鹽、香醋、芥末、蒜汁等調(diào)料。略加攪拌,就可開動。這種蕎面特有的香味,配上多樣的調(diào)料,真是夏季解暑絕,配芳香撲鼻,味道鮮美。當然,若是芥末下得狠了一些,一筷口下去,不由渾身一顫,體驗到七竅被打通的感覺。要是和我一樣承受不起這種感覺,還是事先給老板說明,不要加芥末的好。
在冬季多是熱吃,在饸饹碗里澆上臊子和熱骨頭湯吃著讓人通體舒暢。吃著美食,看著風景,新時代的長安城有看不完品不盡的風貌,定能讓各位不虛此行,一覽這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
李十二獻給秦始皇的米食:秦鎮(zhèn)米皮
文/西安工業(yè)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學生滕梓鈺
指導老師/賈曉文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西安工業(yè)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滕梓鈺,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古城西安觀光游覽,今天我將作為小導游帶領大家領略古城之美。
西安,是一個被人們賜予太多太多美妙稱謂的地方,是一個看不完、聽不盡、吃不煩、逛不夠的地方。
今天我?guī)ьI大家領略有著千年歷史的“秦鎮(zhèn)涼皮”。秦鎮(zhèn)就是秦渡街道,是鄠邑區(qū)最東邊的一個街道。《詩經(jīng)》中的“既伐于崇,作邑于豐”,即為此地,史稱這里為“豐京盛地”。
秦鎮(zhèn)涼皮已有2000余年歷史,秦鎮(zhèn)本地傳說在秦始皇時期已經(jīng)開始有涼皮,有一位名叫李十二的人秦始皇做的,因為受到贊賞而成為皇朝供物,也是全國各種涼皮之祖。
制作米皮時也有幾道重要工序,先要把大米粉調(diào)成糊狀,平鋪在多層竹籠內(nèi),旺火蒸熟,做出的涼皮筋、薄、細、軟,具有獨特風味。一般秦鎮(zhèn)米皮的攤點上,師傅會當著顧客的面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青菜、小豆芽等,調(diào)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diào)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透香,在西安深受民眾的歡迎。
希望前來西安旅游的各位能在西安玩得開心吃得愉悅!
看完了投個票吧~
你會給哪一張“名片”投一票呢?
實習編輯: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