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18:40:4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張楚楚)本次“童詩心語歌百年——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青少年‘百佳’詩歌征集活動”作品評選過程及整體情況,記者采訪到了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王宜振老師,下面是對話實錄:
一
記者:可以談一談您對本次“童詩心語歌百年”征文活動的整體感受嗎?
王宜振:本次活動共計收到6209所學校,11.9萬余首作品。目的是通過建黨百年這個契機,對孩子進行愛黨愛國教育。童詩寫作是很重要的一個抓手,一方面是讓孩子學習黨史,了解中國共產黨;另一方面讓孩子有機會了解周圍的共產黨員,比如很多學校專門開戰了尋找身邊的共產黨員這樣的活動。讓先進黨員和共產黨員的優秀事跡在孩子中間扎根,培養他們愛黨愛國的情懷。
二
記者:為什么選擇詩歌這種文體?
王宜振:詩歌的本質是抒情,本次建黨百年的征文活動讓孩子通過詩歌抒發情感,很容易培養他們愛黨愛國的情懷。相比其他文體,詩歌更有利于孩子抒發他內心的感受,實際上,這次活動也印證了這一點。有些孩子寫的是特別好的,抒發了他內心對黨的感受,對周圍一些人和事的感受。比如有描寫扶貧攻堅的共產黨員,表現了他們脫貧致富的精神;也有通過對比來寫生活的變化,像《奶奶輸了比賽》,像《孫悟空》。
《奶奶輸了比賽》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南星小學 四年級六班 楊馨悅 指導老師:曹麗芳)
奶奶輸了比賽
她的搓衣板
沒有洗衣機速度快
奶奶輸了比賽
她的蒲扇
沒有空調涼快
奶奶輸了比賽
她的掃把
沒有掃地機器人掃得快
奶奶輸了比賽
卻笑得合不攏嘴
不住地說:
“這世界變化太快!”
《孫悟空》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容里小學 羅子帥 指導老師:廖宇娥)
西天取經回來
成了“斗戰勝佛”
天天向人炫耀
整天得意洋洋
新中國成立后
祖國媽媽
向悟空發出挑戰書
比飛賽
祖國媽媽派出嫦娥二號
超過了孫悟空的筋斗云
比游泳賽
祖國媽媽派出蛟龍號
超過了變成劍魚的孫悟空
比變化賽
孫悟空使出七十二變
祖國媽媽有無數變
瓦房變高樓
泥徑變大公路
木船變航空母艦
……
哈哈
悟空比不過
只好認輸啦
孩子們通過對比,來反映我們這國家取得的成就,黨領導下的人民翻身做主人以后的幸福生活,這都是非常好的,對孩子本身是一種教育。
三
記者:作為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您全程負責來稿的評選,可以介紹一下評選標準嗎?
王宜振:這一次投稿評選,我堅持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要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寫周圍熟悉的人和事。因為只有這樣,他的感受是獨特的、唯一的、不可復制的。從這方面去引導他,否則,寫出來都是雷同的,陷入一種慣性思維,對孩子成長沒有幫助,本次活動也失去了意義。
四
記者:您在評選、編輯的過程中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作品,或者難忘的經歷?
王宜振:有些孩子寫的作品還是比較優秀的,比如《一艘紅船》:
《一艘紅船》
(甘肅省天水市實驗小學 六年級一班 胡睿寧)
一艘紅船在嘉興南湖上駛過,
化為閃閃的紅星,
在中國的天空飛過,
落在我的心田,
成為我心頭不竭的能源。
雖然只有5句話,也有我改動的部分,但它反映了建黨百年給人心靈帶來的變化,讓孩子的心靈擁有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這首詩寫得非常好,新華網的點擊量達到了16萬。
還有一首詩,寫的是黨像一個百歲老人,后來我覺得不妥,把老人改為了恩人。
《祝您生日快樂》
(陜西省西安小學三年級四班 劉默霖 指導老師:王紅)
今天老師對我說,
有位恩人要把生日過,
今天他剛好一百歲,
雖然百歲但生命力蓬勃。
我說老師請告訴我:
這位恩人是哪個?
您給我講的故事中,
他是否曾經出現過?
我要給他送鮮花,
我要為他唱首歌,
我要帶著最心愛的布娃娃,
陪他來把生日過。
老師說他的故事有很多,
他的國家是中國,
他率領人民把三座大山全推翻,
他讓人民不再受壓迫。
他帶領人民搞改革,
祖國天天變化多;
蛟龍來把深海探,
北斗天上在閃爍。
嫦娥五號來奔月,
如今不再是傳說;
萬丈高樓平地起,
高鐵縱橫來穿梭。
要問恩人叫什么?
“共產黨”三個字亮心窩。
小朋友們舉起杯,
祝他健康又快樂。
孩子們的詩就是這樣要反復修改,他們的詩歌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形象不太準確,編輯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把他的形象要搞準確。
五
記者:根據本次“童詩心語歌百年”的征稿情況,您對兒童寫詩有什么建議呢?
王宜振:兒童寫詩是很重要的,我曾經寫過《為什么要開展詩教》,里邊有提到兒童寫詩的五點好處。但是現在在孩子中間開展詩的教育,還是任重而道遠,好多學校開展得不夠,對詩歌了解得比較少。高考規定現代詩歌不作為考試內容,這對孩子的詩歌教育是非常不利的。本次征稿結果證明,那些開展詩教的學校,孩子們寫的詩還是比較好;沒有開展詩教的學校,孩子們寫得比較空。所以說對孩子進行詩歌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對孩子成長有利;另一方面對孩子文化課的學習有利。
詩歌閱讀應該放在所有閱讀的首位,要比其他的閱讀更重要。詩是文學中的文學、華冠上的明珠,是文學之魂。詩歌的閱讀,對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都非常重要。
六
記者:就像您剛剛說的,關于建黨百年,可以寫身邊的黨員和先進事跡。您覺得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給予怎樣的引導?
王宜振:家長還是要引導小朋友去了解自己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身邊的共產黨員和先進事跡,因為這些近距離的事情,他感受最深。比如父母是共產黨員,那孩子就可以寫自己的父母,遇到疫情是什么態度,有什么表現。
七
記者:說說您對孩子們的寄語。
王宜振:讀詩吧,讓詩意陪伴孩子的一生。
附:王宜振簡介
王宜振,男,漢族。山東省東平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陜西《少年月刊》雜志社主編。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著作50余部,代表作有詩集《笛王的故事》、理論集《現代詩歌教育普及讀本》(上下冊)。作品先后獲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全國優秀少兒圖書一等獎、文化部蒲公英獎、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柳青文學獎等多項文學和圖書大獎;40多篇作品入選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湘教版等多種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還有部分作品入選香港中小學語文課本。被諸多評論家譽為“中國兒童詩第三座藝術高峰”。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