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8 15:20:1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張華) 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當然,關節炎并非老年人“專屬”,近年來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西安市中醫醫院內分泌風濕免疫科將于10月10日上午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行“ 愛護關節,享樂生活 ”為主題的世界關節炎日健康知識講座及義診活動。
該院內分泌風濕免疫科楊國春主任醫師稱,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 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沉困酸麻、冷僵、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等,嚴重者可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骨關節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多見于中老人,65歲以上的老人更為普遍,女性的發病率高出男性10倍。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中,兩個人就有一個患有骨關節炎。它是目前排在首位的致殘性疾病。近些年來,我國的骨關節炎發病低齡化趨勢明顯,應該給予高度重視。骨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關節疼痛(早期常發生于晨間)、關節腫脹、活動受限,關節活動時有響聲或摩擦音,嚴重時會導致關節畸形和關節功能障礙。骨關節炎多累及負重關節,比如雙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等。上下樓梯時出現關節疼痛,就要當心患上骨關節炎了。
類風濕關節炎則侵襲關節滑膜、軟骨組織和骨骼,其主要癥狀是滑膜炎。臨床表現包括關節腫脹、發熱和疼痛等。與骨關節炎不同的是,該病為慢性系統性損傷,可累及全身多臟器,嚴重影響健康及生活質量。35-50歲是該病的好發年齡,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楊國春表示,隨著運動健身的流行,越來越多人選擇跑步,暴走、馬拉松成為一種時尚。然而,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缺乏運動,突然高強度、過度運動會加重關節負擔。過量走路或上下坡、爬山,還會加重髕骨關節的壓力,髕骨軟骨在長時間摩擦之后容易出現損傷。
楊國春特別提醒,人們常常將關節炎視作老年病,其實,所有年齡段的人,甚至包括兒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目前醫療條件下還沒有能徹底根治的辦法,所以應該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視,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
10月10日上午8點半開始,該院將在門診大廳舉行關節炎健康知識講座,隨后將由裴瑞霞主任醫師、白小林主任醫師、汪德芬主任醫師、楊國春主任醫師在現場開展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質疏松癥等相關疾病義診活動。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