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 17:10:0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李晨皎 記者 鄭亞雷)近期,西安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王曙逢教授領銜的復雜腹膜后腫瘤多學科診治團隊成功為一位“特殊”位置的腹膜后腫瘤患者實施了全腹腔鏡手術切除并康復出院。
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入院后,該院王曙逢教授團隊全面評估腫瘤的部位、與周圍臟器及血管關系、性質、可能來源后,考慮為具有分泌功能的腹膜后副神經節瘤可能。
王教授稱,嗜鉻性副神經節瘤是一種起源于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腫瘤,多表現為高兒茶酚胺分泌所致的陣發性或持續性高血壓,術中對腫瘤的擠壓、碰觸都可誘發血壓大幅波動從而誘發心、腦、腎等多器官系統功能障礙,嚴重者可發生休克、最終導致呼吸、循環衰竭死亡。此例患者由于腫瘤位置十分特殊,處于胃左動脈、脾動靜脈后方,血供與左腎動脈的一支共干起始于腹主動脈,并且與胃底、胰腺及左側腎上腺、左腎、空腸及脾臟毗鄰,加之患者有長年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較差,故而手術及圍手術期管理難度進一步的加大。在與該院內分泌科浮嬌醫師、泌尿外科張越主任醫師及麻醉科關正、杜丹醫師會診后共同擬定了術前準備、術中監測、術后治療及康復方案。
充分術前準備后,王曙逢教授、仇廣林住院總醫師、馬艷飛住院醫師在全麻下為患者進行了全腹腔鏡下腹膜后嗜鉻性副神經節瘤切除術,術中可見腫瘤位于脾動靜脈和左腎動靜脈之間,稍不留神就可能損傷脾臟及左側腎臟等實質臟器及腹腔大血管。最后歷時4小時之久,手術團隊憑借精湛的手術技巧,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并未損傷腹腔臟器及血管,術中出血量僅為150ml。腫瘤大小為5cm*6cm*6cm。病理顯示:“腹膜后”副神經節瘤。
該院王曙逢教授、李徐奇副教授等專家組成的普通外科腹膜后腫瘤團隊,勇攀技術高峰,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憑借穩健的手術操作、扎實的外科技術、過硬的心理素質以及準確的判斷,成功完成本例腹腔鏡下復雜腹膜后腫瘤切除術。
這種復雜腹膜后腫瘤的微創手術,切除位置特殊,位于腹膜后主要血管之間的腫瘤手術難度較高,目前在國內全腔鏡下完成得較少。對于患者來說,保護了腹部外形美觀,出血量小,術后恢復快,微創技術必將使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