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7 10:18:2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李晨皎 記者 鄭亞雷)9月6日,由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和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ECMO中心共同承辦的“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分會”成立儀式召開。陜西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領導、西安交大一附院領導,來自全省各地數十家省、市、縣級醫院代表總計二百余人參加了會議。
成立儀式由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郝慶玉副會長主持,協會常愛玲秘書長宣讀“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關于同意成立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分會的批復文件”。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ECMO中心王海晨介紹分會籌備情況,他介紹了近十年來,陜西省內開展體外生命支持的中心發展至數十家,輔助例數增加了數十倍,并且仍在快速發展壯大,縮短著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距離。同時,來自全省各地六十余家省、市、縣級兄弟醫院代表及所有從事體外生命支持事業的醫務人員也亟需成立自己的組織,保障合法權益,規范行業行為,共同學習提高。為此,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分會應運而生。
經過公開、公平、公正的選舉程序,許鎖春當選為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分會第一屆名譽主任委員,閆煬當選為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鄭建杰、程亮、雷軍榮、柏本健、李學文、裴斐、石秦東、梁小平為副主任委員,王京玉當選秘書長。會議還通過了常委及委員名單。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習紅會長、郝慶玉副會長向他們頒發了證書。
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習紅會長授牌,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辛格書記、專業分會閆煬主委接牌。
體外生命支持分會主委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閆煬表示:此次分會的成立是西北地區體外生命支持的新紀元、新起點,我院ECMO中心將借助這一平臺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學術交流和技術推廣,助力體外生命支持技術的臨床診療和規范應用,培養體外生命支持領域的新生力量,努力提升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急危重癥救治水平,為體外生命支持的學科發展和科研創新指方向、謀共識、筑信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造福社會、造福百姓。
分會主要承辦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辛格書記致辭并為交大一附院ECMO中心授牌,馬書記表示:“作為體外生命支持分會主要承辦單位,我們深感榮幸,更有義務和責任承擔起引領全省醫療技術的作用,未來希望全體專家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醫療衛生工作的各項指示精神,將以實現健康陜西為總目標,放眼全局,勇挑重擔,凝神聚力,開拓進取,為推動我省體外生命支持事業快速健康發展、不斷造福患者,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西安交大一附院急救醫療體系建設將更加努力向“全過程覆蓋、多維度落實”的目標邁進,團結和組織全省同道,一要加強ECMO基礎培訓工作;二要進一步規范ECMO的臨床應用;三要加強ECMO遠程會診和現代化轉運中心建設。打造一流的的技術,一流的人才團隊和規范的科學流程。”并表示要不負眾望,守初心、擔責任,扎扎實實做好體外生命支持分會工作,助力健康中國、健康陜西建設。
陜西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習紅會長致辭,對此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賀,同時指出希望體外生命支持分會先能帶領各委員單位,抓住機遇,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強組織建設,搭建好陜西省乃至全國體外生命支持技術的學習、交流、合作平臺,積極發展會員。二、加強隊伍建設,把業務培訓和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分會的重要工作。三、定期組織召開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健康宣教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體外生命支持技術,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作為分會承辦單位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立于1956年,作為西北地區最先開展ECMO技術的單位,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期間,即開展了ECMO救治技術并廣泛應用于臨床,數十年來,一附院ECMO團隊抓住合作共建的新機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除了ECMO例數的不斷增加,還先后向陜西、寧夏、甘肅等各省市提供ECMO技術支持,已經發展成為西北地區區域性ECMO治療和轉運中心,成為該院的品牌技術。截至目前,醫院ECMO團隊已救治近200例重癥肺炎、重癥心肌炎、急性呼吸衰竭,術后急性心肺功能不全和器官移植術后急危重癥患者,總脫機率達60%,生存率達50%以上,救治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國內前列。
據介紹,體外循環技術從1953年首次用于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并獲得成功,已成為心臟手術不可或缺的體外生命支持技術。近年來隨著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逐步成熟,體外膜肺氧合技術逐步走出手術室,用于心源性猝死、心源性休克、重癥心肌炎、ARDS、急性肺栓塞、急性中毒等所致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救治,通過提供心肺功能支持,為危重病人救治贏得時間,已成為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的一線支持措施。
此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全省多家基層醫院率先設立的體外生命支持分中心,通過合作的方式將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予以更大的支持,從而提高我省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為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疑難危重患者燃起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