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6 20:39:2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主辦、西安晚報和陽光報社承辦的“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征集活動”,自6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積極響應。目前,組委會的投稿郵箱2139533627 qq.com已經收到了近千位學生交來的暑期社會實踐作業——寫一封信!
為能給更多參賽者以積極引導,組委會決定從即日起開設專欄,不定期公開展示入圍作品,除在報紙上發表外,還將在“少年家國信”微信公眾號等合作平臺推廣。
尊敬的陳彥先生:
您好!不久前我拜讀了您的小說《主角》,它借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講述了她與秦腔的起起落落,在蒼涼和悲苦間升騰出永在的希望和精進的力量。確實是一闋浩浩乎生命氣象的人間大音!如今又喜聞您的小說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確是實至名歸啊!
在您的書中,對秦腔的描寫尤其引起了我的關注。據我所知:秦腔形成于秦,精于漢朝,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廣播于清代,幾經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有人贊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蕩”, 秦腔所演的劇目多是取才于英雄傳奇、神話、民間故事和各種公案戲。我的爺爺是地地道道的陜西人,他尤其鐘愛秦腔。我所知道的他最喜歡的唱段就有《三滴血》《奪錦樓》……數不勝數。
在我印象中的每個溫暖午后,爺爺都會搬張藤椅坐在陽臺上,就著一壺熱茶,瞇著眼跟著收音機里的唱段“吼”秦腔。爺爺的身體隨著唱腔左右搖擺,惹得藤椅也“吱吱嘎嘎”一陣亂叫。幾綹頭發調皮地劃過爺爺光滑的腦門懶懶地耷拉在眉眼之間,爺爺總不慌不忙地用右手橫著一抹,它們就乖乖回到原位。爺爺的左手也沒閑著,食指和中指輪流在椅子的扶手上隨著曲調叩擊。看著爺爺陶醉的樣子,我總忍不住笑出了聲。
因為我經常聽爺爺“吼”秦腔,所以我耳濡目染地也能哼唱一些。我曾膚淺地認為:秦腔是一種噪音,并且不似流行歌一般跟著時代的潮流,終有一天會被人遺忘。但看了您的《主角》后,我漸漸明白,正如您所說:秦腔承載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那股流動血脈。在成百上千年的秦腔歷史中,秦腔,看似粗糲、倔強,可這種來自民間的氣血賁張的汩汩流動聲,卻是任何廟堂文化都不能替代的最深沉的生命吶喊。有時吼一句秦腔,會讓你熱淚縱流,有時你甚至會覺得,秦腔竟然偏執地將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進取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古地秦腔,響遏行云,鏗鏘健壯。其聲亮,其音壯,其勢威武,其氣剛陽。板胡鑼鼓,石破天驚之音;提袖吼唱,無拘無束之姿。性情之腔,中華之腔。
讓“主角”再現傳統,讓優秀經典塑造“主角”,愿您的《主角》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和欣賞秦腔——這三秦大地的美音!
敬祝
身體安康,再創佳作!
您忠實的讀者:王津豪
2019年8月22日
(作者系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七年級學生 指導老師:李春嶺)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