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6 10:31:5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8月12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健康中國你我同行”為主題,宣傳健康中國戰略重大決策,解讀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精神,其中報道了西安市發揮基層中醫館作用,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治中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做法。
報道中說,76歲的梁鳳梅老人,患有糖尿病27年,并伴有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經病變、高血壓等多項并發癥,需要定期去醫院檢查。不久前,她家所在的西安北院門西大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國醫館,專門為她這樣的慢病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像這樣建在社區里的國醫館,目前西安有199個。西安市衛健部門與陜西省中醫醫院建立了中醫醫聯體,立足社區,形成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體系,為居民特別是慢病患者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服務。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四類重大慢性病人眾多,因此在健康中國行動中,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實施5項防治(防控)行動,四類重大慢性病成為重點。
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健康西安建設中,我市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不斷提升城鄉居民中醫藥服務獲得感,堅持中西醫并重,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抓手,不斷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市級先進單位”稱號。
建好家門口的中醫館改善城鄉居民就醫條件
西安市逐年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實施基層中醫館建設項目,全市19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全部建成中醫館。中醫科室集中設置、中醫藥特色濃郁、文化氛圍濃厚、標識標志明顯、服務項目齊全,廣泛開展針刺、灸類、推拿、刮痧、拔罐、敷熨、熏洗等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藥“簡、便、廉、驗”特色深入人心。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就醫需求
發揮西安市中醫醫院龍頭作用和區縣中醫醫院樞紐作用,采取人員上送下派、巡回醫療、技術幫扶等形式,提升鎮街和村級中醫藥服務能力。推行中醫醫聯體和縣鎮一體化管理,發揮省、市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帶動作用,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方便可及的特色優質服務。
在此基礎上,西安市財政投入615萬元開展中醫學術流派工作室和名中醫工作室建設,培育地方中醫學術流派,支持發展中醫師承教育。中醫肛腸、腦病、脾胃病、肝病、骨傷、針灸推拿科、內分泌科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疲▽W科),在業內影響深遠,深受城鄉居民喜愛。
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防治健康促進中的優勢
以健康教育、巡回醫療、入戶隨訪等多種形式,對重點人群進行患病風險評估、養生保健行為干預和健康指導。2018年,全市有47.86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接受中醫體質辨識服務,24.24萬名0-36個月兒童接受中醫調養服務,34萬名高血壓和12萬名2型糖尿病患者參與中醫藥健康管理。蓮湖、長安、閻良、高陵等區縣將孕產婦納入中醫藥健康管理范圍。
弘揚中醫藥文化普及健康養生保健知識
全市建立中醫藥宣傳教育基地16個,以宣傳教育基地和基層中醫館為陣地,通過開設中醫專欄和微信公眾號、健康大講堂、義診講座等多種形式,讓中醫藥文化精髓和養生理念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提高城鄉居民健康素養,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更好服務城鄉居民,這只是西安市全力營造健康西安環境的一個具體實例。為響應國家號召,日前,西安市衛健委發布了《“健康西安2030”行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城鄉15分鐘健身圈;2030年,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辦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全部向社會開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3平方米以上;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全市成人吸煙率下降到17%以下等目標。
而目前,西安市衛生健康委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健康西安”建設為主線,使全市醫療資源布局更加合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持續提升。
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就醫圈”
制定《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就醫圈”實施方案》,按照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今年西安市全面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綜合考慮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環境和服務患者等因素,對全市現有及未來醫療機構進行全區域整合布局、調控設計和整合優化。加快補充新增人口聚集區醫療衛生機構設置,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最大限度發揮醫療服務作用,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醫療服務更加安全高效。
到2019年年底,通過對全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調整和優化配置,在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基礎上,增設醫療衛生機構47所,進一步增進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就醫圈”,城市居民15分鐘可以到達醫療衛生機構(包括三級、二級、一級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部、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街道衛生院,村衛生室等)。截至目前,已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20家醫療機構。
家庭醫生簽約居民達130.6萬人
努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紅會國際醫院、西安國際兒童醫院、西安市中醫醫院南院區等重點建設項目和大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西安市第九醫院、西安市第五醫院改擴建PPP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加快國際化醫療機構建設,“環球醫生診所”“中醫藥國際診療服務中心”全面建成。全市三級醫院加強國際病區建設,19所醫院設立涉外國際醫療門診,開通外籍人士住院綠色通道。深入實施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圍繞美化環境、完善設施、強化質量、規范診療等10項重點工作,改善群眾就醫滿意度。積極開展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工作,全面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
截至6月底,西安市成立家庭醫生工作室3052個,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1552個,家庭醫生簽約居民達130.6萬人,重點人群簽約居民達85.9萬人、簽約率為33.77%。推進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在全市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暨“中醫藥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活動。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啟動智慧醫療服務APP項目二期建設,完成居民健康卡、社區醫療移動支付改造等工作,進一步方便看病就醫。
免費“兩癌”篩查達11.43萬
進一步優化接種門診服務范圍,推進西咸新區和開發區接種門診建設,積極提高群眾對預防接種工作滿意度。
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推動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深入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安寧療護試點,不斷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水平;大力實施母嬰安全行動計劃,加強全市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轉診網絡建設。全面落實婦幼健康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不斷提高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率,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上半年全市孕婦產前篩查達6.18萬人,新生兒疾病篩查達7.19萬人次,免費婚檢達16217人,適齡婦女免費“兩癌”篩查達11.43萬名。上半年累計發放出生醫學證明51436張,持續完善出生醫學證明信息化管理系統。2019年4月1日起,西安市實現在線預約和申請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業務。
編輯: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