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主辦、西安晚報和陽光報社承辦的“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征集活動”,自6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積極響應。目前,組委會的投稿郵箱2139533627 qq.com已經收到了近千位學生交來的暑期社會實踐作業——寫一封信!
為能給更多參賽者以積極引導,組委會決定從即日起開設專欄,不定期公開展示入圍作品,除在報紙上發表外,還將在“少年家國信”微信公眾號等合作平臺推廣。
閱讀速覽:我的家位于灃河東岸王寺街辦,我從小受著灃河水的滋潤。印象中,灃河水大,水草豐盛,蘆葦叢生。河邊還有村民的桃園,柿子園等,生態環境很好。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常在河堰上玩耍,歡聲笑語飄蕩在河邊。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現在的我對家鄉的灃河有了更多的了解,不由得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
親愛的母親河:
您好!
我的家位于灃河東岸王寺街辦,我從小受著灃河水的滋潤。印象中,灃河水大,水草豐盛,蘆葦叢生。河邊還有村民的桃園,柿子園等,生態環境很好。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常在河堰上玩耍,歡聲笑語飄蕩在河邊。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現在的我對家鄉的灃河有了更多的了解,不由得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讀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有學者認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的是灃河的景象;“豐水東注,維禹之績”說的是大禹曾治理灃河積累了治水經驗。灃河的輝煌歷史,要追溯到西周建國時期。周文王在灃西建立了豐京,周武王在灃河東岸建立了鎬京。及至后來周公制作周禮,還有成康之治,宣王中興,都是從灃河而擴散至全國的。灃河是一條浸潤著周禮文化的河流。
如今,灃河邊修建了西安西郊最大的濕地公園——灃河濕地公園和灃濱水鎮詩經里等景區。我每每徜徉其間,感到灃河的濕潤之氣仿佛氤氳了三千年,迎面向我撲來,令我欣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總是令我神往。灃河在唐代就更令人自豪了,作為城西最大最豐美的河流,它自然成為唐代詩人們吟詠最多的河流。灃河橋也必然是送別親友的重要場所。詩人祖詠的《蘇氏別業》,吟詠的就是姓蘇的友人在灃河邊的別業,“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來自吳越之地的詩人郎士元在長安為官時,到處尋找有家鄉吳村風光的地方購置別業,終于在灃河岸邊找到了,他把這座別業命名為“半日吳村”;詩人韋應物辭官后,就專門到灃河卜居,他目睹了灃河的豐美,寫下了“適自戀佳賞,復茲永日留”;柳宗元跟我的家鄉就更有淵源了,他本就出生在灃河東岸的祖居京西莊園里,大致位置就在王寺。灃河岸邊多果木園林,故有善于種樹的郭橐駝,他寫了名篇《種樹郭橐駝傳》,文中有“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之句,原來家鄉在唐朝時叫豐樂鄉,“豐樂”這名字好啊,在灃河邊當然值得快樂。
唐代人送別詩有名的是灞橋折柳贈別的典故,那是向東送行,如果是去西北或西南方向,一般都要經過灃河。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對好朋友,有一次,元稹被貶官西南的通州,白居易一直送到了灃水邊,他寫詩送別好友:城西三月三十日,別友辭春兩恨多。帝里卻歸猶寂寞,通州獨去又如何?元稹也有感而發,寫詩給白居易說:今朝相送自同游,酒語詩情替別愁。忽到灃西總回去,一身騎馬向通州。據說,唐僧玄奘和我家鄉的灃河也有一段淵源呢。唐玄奘當年西出長安城,第一站就到了灃河邊的圣女泉,多年以后回來時,入長安城之前的一站也正是圣女泉邊。灃河的水給了他出行的力量,也給了他歸來的慰藉。圣女泉現在是規模很大的西山寺。
依灃河而居的我很快樂,夏日的傍晚,父母常帶我去灃河濕地公園散步納涼。站在蝴蝶橋上,欣賞著河流之秀美,耳聽著河流的淙淙聲和陣陣蛙聲,眼看著河里的成片蘆葦,河邊的依依柳樹,我不由地想呼喊:我愛你——我的家鄉河!
我家鄉的灃河啊,見證了新時期大西安的發展,家鄉所在的灃東新城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灃河成為了大西安的中軸線。我相信,我的母親河——灃河會更加豐美!
長安學子程欣語
7月20日
(作者為長安區第一中學2018級17班學生指導老師:強軍)
編輯: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