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 00:12:03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主辦、西安晚報和陽光報社承辦的“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征集活動”,自6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積極響應。目前,組委會的投稿郵箱2139533627 qq.com已經收到了近千位學生交來的暑期社會實踐作業——寫一封信!
為能給更多參賽者以積極引導,組委會決定從即日起開設專欄,不定期公開展示入圍作品,除在報紙上發表外,還將在“少年家國信”微信公眾號等合作平臺推廣。
敬愛的季羨林先生:
每當在圖書館看到“季羨林”三個字的時候,一種親切、熟悉、敬仰的感情油然而生。
書封面的左邊是您的側影像,稀疏的灰發,濃而長的眉毛,有幾根垂落下來。眼睛不大,透著平和、慈善與智慧,嘴角還帶著淡淡的笑意。灰色的中山裝頗有點返璞歸真的味道。其實,您是終身都穿著中山裝的。封面右側是書名,行楷的“季羨林”三個字瘦長、雅氣、樸拙,下方還有一枚小小的紅色印章,“自傳”倆字是大號宋體印刷字,硬朗清晰,似乎在提示讀者這位文化大師溫潤如玉外表下的錚錚硬骨、純粹志節。
在您清華學子生活的文章中,我看到了您道德至上、追求真理、真實大膽、敢于暴露社會弊端的形象。您筆下的清華教授們似乎并不“高大上”,這可能源于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做人原則,這讓我們看到了更真實、更鮮活的教授群像。教授架子、平庸迂腐、出錯窘態、乖張性情和各種緋聞趣事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令人或忍俊不禁,或唏噓慨嘆。
德國十年的生活,您與大多數文人不盡相同。成功拿到博士學位后,您的博士論文在德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多年夙愿實現,“山川信美非吾土,漂泊天涯胡不歸”,您是否在異國他鄉時感到孤寂與冷漠,是否在月圓之時心懷家鄉?在您任教期間,本可以留在德國享受更好的條件與資源,而您放棄了這一切,決心回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您又在危險的環境下經歷了長達半年的艱苦跋涉,回到了滿目瘡痍的祖國。個中滋味,豈是凡人可想。在《返回哥根廷》中,那種重回祖國的喜悅與悲痛體現得淋漓盡致。
文革結束后,我們見證了您事業的新高峰。教學、科研、筆耕不輟,把耽誤的半輩子趕緊做學問補回來。每天早起工作,夜晚忙至凌晨,您在作品中大膽表態,留下一篇篇佳作。之所以高壽至百,也是因有善良寬厚的品性和研究學問的赤子之心吧。這也許是上天給予您的補償,也是給予我們最大的饋贈。
當今已是二十一世紀,校園的老師們品德高尚,以師德育人,傲慢無禮甚至對學生出言不遜的行為已不復存在。越來越多的文化名人與科學名人們留學后毅然回國,為祖國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已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祖國面貌煥然一新,正欣欣向榮走向高速發展的道路。我想,這對老先生您來說,也是最大的欣慰和慰藉吧。
您就像是一個百年老鏡,留下的不只是一篇篇經典著作,更留下您求真務實、積極向上、道德高尚和熱切愛國的精神財富。在您的身上,能夠深切看到祖國過去的身影。
謝謝您,季羨林先生!
此致
敬禮!
高舒揚
2019年7月27日
(作者為西安高新第一中學高2021屆十九班學生 指導教師:齊虹)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