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00:39:38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主辦、西安晚報和陽光報社承辦的“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征集活動”,自6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積極響應。目前,組委會的投稿郵箱2139533627 qq.com已經收到了近千位學生交來的暑期社會實踐作業——寫一封信!
為能給更多參賽者以積極引導,組委會決定從即日起開設專欄,不定期公開展示入圍作品,除在報紙上發表外,還將在“少年家國信”微信公眾號等合作平臺推廣。
作者自注:去年,一部名為《我家小鋪》的微電影在各大微博、微信公眾號上被頻頻轉載,陪伴我長大的小鋪一夜之間成為網紅。前些時日,《絲路朗讀》節目組邀請店鋪老掌柜也就是我的爺爺作為嘉賓講述了自家故事,為避免過度宣傳使得回憶褪色,特此致信并答謝善意。
(圖解:電影《解憂雜貨店》宣傳組在全國各地拍攝了許多真實的雜貨鋪照片,我爺爺的這張照片被選為其中的一張,與其余幾張同為電影宣傳海報的組成部分。)
《絲路朗讀》節目組編導老師:
您好!
想來您還不知道我是誰,但想必您仍然記得前些時日在搜狐新聞、更西安和新浪微博上小有名氣的“解憂雜貨鋪”,記得那個個子不高,頭發花白,撥算盤撥得風生水起的老人。他是個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著初心的老掌柜,也是我的祖父。為著之前貴節目組的邀請,也為著新時代的陜商樸實真切的心意,還請您務必在百忙之中略花上幾分鐘,聆聽一下這個對您來說也許并不陌生的故事。
幾十年前,改革開放初開始的時候,街頭巷尾彌漫著時代大潮下生機勃勃的味道。一陣噼里啪啦的炮仗聲音里,門市部的牌子摘掉了,磚土砌的矮墻推倒了,原先透著些頹敗氣息的小平房周圍,舊有的遺跡只剩下了四根架著房梁的大柱子。紅漆的木門,整齊的屋瓦,明亮的天窗和黃漆的整整齊齊的柜臺。我的祖父——幾十年前還是個意氣風發的、身形挺拔的壯年人——他從店員成了掌柜。
那個米面糧油用票子換的時代漸漸掩埋在時間里,而鴻元商店和車輛廠的故事,現在方才開始。
老主顧是那時就已經有的。廠里的職工,下班回家,二兩散酒,幾把花生,打桶醬油打桶醋,嘮到日薄西山還意猶未盡。藍布短衫,布鞋,軍綠布包和自行車,是這些樸實的陜西工人最常見的行頭。午后金紅色的陽光透過樹影,從屋頂上的天窗斜斜地曬下來,屋里,屋外,街頭,巷尾,新鋪的水泥路上,自行車此起彼伏的響鈴聲浸潤在陽光里,那是充滿希望的年代。
好長好長時間以后啊,時光的鏡頭里出現了我小小的影子。貨架上多了些煙酒和一些小孩子喜歡的糖果零食,但仍然時而因為食鹽的漲價而擠滿一屋子的人買鹽買到斷貨。我蹲在祖父的搖椅旁邊看大人們忙碌,紙糊的窗戶破了幾個小小的洞,從洞里往外看,馬路對面橫七豎八的平房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拆掉了,平日里除了廠里工人以外很少人來的街道,不知什么時候車水馬龍了起來,可這一邊的世界卻仿佛凝固了時間。老主顧仍舊造訪,帶著他們的兒子女兒,或者孫子孫女,柜臺兩邊打散酒的還是打散酒,閑嘮嗑的還是閑嘮嗑,只是無論是掌柜還是顧客,甚至原本嶄新光滑的黃漆柜臺,都刻上了時間的符號。
泛黃的錄像帶到此截止了。
“網紅”的時代開始了。
如今老主顧們的孫子孫女已經長大,我也終于成為他們口中的“年輕人”,原本除了廠里職工以外無人知曉的小鋪終于以一個出人意料的方式成了“網紅”。當攝影機對著泛黃的商品價簽,對著令人稀奇的小人書和散裝的榨菜壇子轉來轉去,對著紅漆大門的幾間老屋發出嘖嘖贊嘆的時候,故事和情懷無人問津。可我們所珍視的,我們所愛著的一個時代的一隅,究竟是否能真正被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們所愛呢?我們講出我們的故事,我們存在的價值是誠信、便民和最后的一份珍視。但是我們不想受到過多的關注,我們也不想這些屬于我們和廠里工人的老照片沾染過多商業的色彩。
再次感謝您百忙之中的尊鑒,以及謝謝您的好意。
此致
敬禮
熱心觀眾:尚瑞萱
2019年7月15日
(作者為西安高新第一中學2020屆二班學生 指導老師:龔小菊)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