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 20:44:0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網-陽光報(高琦 記者 鄭亞雷)今年6月17日早上7點鐘,西安市兒童醫院住院一部四樓消化內科病房護士站,任曉俠副主任一大早就到崗了,她笑容可掬地和三個穿著打扮像藏族同胞的一家人在說話。任主任講普通話,藏族同胞說藏語,可是看見他們交流溝通特別順暢,雙方頻頻點頭,似乎老熟人。走上去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藏族同胞和任曉俠主任約定好第三次來該院消化內科救治的他們的孩子——11月大的才仁,此前,孩子因先天性食管狹窄已在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科做了兩次內鏡下球囊擴張術。
初見
三個月前的一個早上,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任曉俠主任正在查房,護士長急急忙忙把她從病房拉出來,原來護士站來了一家青海人,孩子一家人一句漢語都聽不懂,也不會說漢語,什么手續都沒辦,就是徑直從醫院大門口拿著當地醫生介紹找消化內科的紙條找上門的,這可難壞了護士姐妹和值班醫生,可是語言不通,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幫他們,在病房值班的三線醫生任曉俠主任被護士長拉來趕緊幫忙。經過任曉俠連猜帶蒙,總算明白了。原來這一家人是青海玉樹的,寶寶叫才仁達丁,8月齡了,反復嘔吐2月、體重不增,本該到添加輔食的年齡,孩子卻吃什么吐什么,在當地按照“消化不良、胃炎、胃食管返流”等就診治療,跑遍當地幾家醫院效果不佳,看著孩子一天天消瘦,作為家里的第十個孩子,老來得子的父母更是心焦,四處打聽,有一個醫生了解到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會治療這種疾病,于是在紙條上寫下了“西安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家長就憑著這10個字,飛了1600多公里來到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通過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初步診斷小才仁是食管狹窄,反復詢問病史,孩子既往從來沒有誤吞過化學腐蝕性物質,也沒有嵌頓過異物,被診斷為先天性食管狹窄可能性大,須采用內鏡下球囊擴張術進行三次擴張治療。
第一次治療

3月11日第1次擴張前食管造影。
第一次術前,該院科室進行討論制定診斷、內鏡探查后可能采取的治療方法,并與家長進行了一次特殊的術前談話,作為普通父母突然接受孩子先天疾患都有個過程,更何況這對來自玉樹藏族地區、不會漢語的少數民族,手術前談話交流明顯有障礙、有難度,任曉俠副主任通過畫圖、比劃病變及治療方法,反復溝通后家長總算明白治療方案。第二天安排了無痛胃鏡檢查,術中發現患兒的食管中下段大約距門齒17cm出現狹窄,狹窄口大約2mm,上方管腔擴張明顯,鏡下診斷:先天性食管狹窄,術中再次與家長溝通病情,給予內鏡下球囊擴張術,手術順利進行,術中經鼻留置胃腸營養管,術后管飼喂養腸內營養支持。

第一次擴張前

第一次擴張后
得知孩子來自玉樹地震災區,科室方瑩主任給患兒買來了奶粉,護士長、主管護士不厭其煩教會家長怎么去配奶、打奶,營養管護理,孩子終于不餓肚子了,這些點滴讓這對玉樹藏族家長眼含淚花、感激不盡。

4月29日第2次擴張前食管造影。

第二次擴張前

第二次擴張后
病情好轉

6.17第3次擴張前食管造影

第三次擴張前

第三次擴張后
雖然玉樹距離西安遙遠,家長需要間隔1個月左右堅持按時來復查,消化科開通綠色通道、預留床位、提前安排好手術,通過3次內鏡手術,食管狹窄明顯改善,原先狹窄口2mm擴張后變為8mm,原先剛剛導絲通過,目前鼻內鏡(外徑5.8mm)順利通過,第3次手術后醫生為孩子取掉了胃腸營養管,經口開始進流食,孩子體重增長,不哭不鬧了,經過內鏡微創治療,避免了外科手術,孩子的病情好轉,感激的玉樹父母送來了哈達,表達對消化科醫務人員的感謝!

2019.06.17第三次入院
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近年接診來自外省市的患兒不勝其數,目前消化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設施齊全的小兒消化內鏡診療中心,兒科消化內鏡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內鏡檢查及介入治療技術在西北地區處于領先地位,達國內先進水平。消化內鏡中心已率先在全國開展內鏡手術項目,手術治療水平及手術量躍居全國兒科前列,2017年被授予“中國醫師協會消化內鏡醫師培訓基地”、“一帶一路‘友誼’消化直通車萬里行西安市兒童醫院基地”、“‘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內鏡工作站”等殊榮。每年內鏡診療人數達5600余人次,其中內鏡治療1300余例,四級手術量占據56%。兒科內鏡的發展,帶動了營養支持的進展,消化科收治的兒童胃腸道疾病、胰腺疾病、短腸綜合征、黏膜病變等,進食困難或不能經口進食者,通過內鏡下置管經胃管及空腸營養管進行腸內營養支持,聯合靜脈高營養,盡早恢復及利用腸內功能,促進疾病恢復,大大解決了圍手術期患兒營養問題。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