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7 00:25:5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主辦、西安晚報和陽光報社承辦的“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征集活動”,自6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積極響應。目前,組委會的投稿郵箱2139533627 qq.com已經收到了近千位學生交來的暑期社會實踐作業——寫一封信!
為能給更多參賽者以積極引導,組委會決定從即日起開設專欄,不定期公開展示入圍作品,除在報紙上發表外,還將在“少年家國信”微信公眾號等合作平臺推廣。
親愛的姥爺:
期末考試已經結束了,我和表弟果果都考得還不錯,尤其表弟進步很大。西安的天氣已經很熱了,我和果果都盼望著回到老家看望您。一想起你那踽踽獨行的孤獨背影,我就禁不住流下熱淚。
媽媽說,您出生在解放初期的1951年。那時候戰亂剛剛結束,糧食緊缺,沒有干凈的水,更沒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那時候,“活下去”是所有生者的唯一愿望。姥爺您也不例外,吃樹皮、吃草根,吃皮帶,吃各種各樣能夠抵御饑餓的東西。想想那樣的日子,看看今天的生活,我和我的同學們真的很幸福了,沒有戰爭、沒有傷害,沒有饑餓、沒有乞討、沒有恐懼,有牛奶喝、有學上、有歌唱,這樣安寧的生活環境,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有的。
至今我仍記得白水劉氏祠堂里掛在墻上的那封家書。那是太姥爺離世之前留給子孫們的最后告白,他多么希望把誠實做人的骨氣、用心做事的家風傳承下去。青年時代的您,早早外出學藝,先后當過木匠、泥瓦工、土木工,在寒風的肆虐里與師傅的呵斥聲中不斷成長。后來,您獨立經營,拉起小縣城第一支建筑隊,帶著一眾鄉鄰四處攬活務工、掙錢養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您用自身的經歷參與了、親歷了、見證了家鄉的變遷。我不知道您究竟在那個小縣城蓋了多少樓房、修了多少馬路、建了多少廠房,我只知道,當年您修建的那座林中教學大樓至今安然屹立,當年您鋪的那條路至今仍是晴天雨天鄉親們出行的必經之路,當年您修建的果汁廠、煤礦至今還在不斷生產。小縣城的發展里凝聚著你們那一代人的汗水,而一座小縣城就是我們共和國的縮影。盡管許多人、許多事不再為人們所記起,但并不意味著在歷史長河里它們不曾存在、不曾發揮永遠的奠基作用。
您慢慢地老了,白發蒼蒼、步履蹣跚。不能再在工地上跑來跑去,也無力再讓一棟棟高樓、一條條馬路、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但是,您依然熱愛孩子、熱心公益、關心家鄉。幾乎每個月,您都要從小縣來省城看我和弟弟們,不遠千里背著蘋果、豆腐、石子饃。因為害怕在大城市走錯路,您不敢開車,每次都是擠大巴車來,我不知道那么重的吃的,您是怎么一步步背到車站,又一步步從車站背上地鐵、背到家里來的。我知道您一直喜歡看電視、看新聞,后來又學會了用手機上網,關注哪個地方有地震了,哪個地方遭水災了,哪個地方又打仗了,關注那里的婦女兒童。您老了,沒有太多的錢財和精力去幫助這些柔弱的人們,但您悄悄地給災區捐款,給街頭流浪孩子零錢、食物,給村里集體公益活動捐錢捐物,這些人們看得見,我們也看得見。您和孫兒們在一起,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安定環境,好好念書、好好學本領;我知道,那是您對自己童年的一種回望,在那樣缺吃少穿的剛剛結束戰亂的年代,您沒有機會進學堂讀書,那是您一輩子的遺憾!您希望我們有出息,我們有出息了,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常常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雙手支撐著下巴在想:什么時候我才能和表弟長大成人,把你接到西安來一起生活?想著想著,淚水就不自主地流了下來。透過模糊的淚眼,我又一次看到您日漸彎曲的背影。是的,不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順頌夏祺!
您的孫女 焦藝澤
2019年6月30日
(作者為西安小學四年級一班學生 焦藝澤 指導老師:劉靜)